医考必过

中医内科专业知识汇总(17)

http://www.ykbg.net/ 来源:原创 2015-03-14 06:11
(5)常用药:羌活、独活、藁本长于祛风除湿散寒而止头痛;川芎辛温通窍,活血止痛;白芷、防风、细辛、蔓荆子均擅祛风胜湿,通窍止通。 (二)内

(5)常用药:羌活、独活、藁本——长于祛风除湿散寒而止头痛;川芎——辛温通窍,活血止痛;白芷、防风、细辛、蔓荆子——均擅祛风胜湿,通窍止通。

(二)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1)症状:

主症:头痛而眩,甚或两侧跳痛,常波及巅顶。

兼症:心烦易怒,睡眠不宁,面部升火,目赤,口干苦

苔脉:苔薄干或黄、舌质红,脉弦有力。

(2)证机概要: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

(3)治法: 平肝潜阳。

(4)方药: 天麻钩藤饮加减。

(5)常用药:

天麻、石决明、钩藤——平肝潜阳熄风;珍珠母、龙骨、牡蛎——平肝潜阳,镇心安神;山栀、黄芩、丹皮、菊花——苦寒清泄肝热;桑寄生、杜仲、牛膝——补益肝肾,引血下行;益母草、白芍——活血调血,养阴柔肝。

2.血虚头痛

(1)症状:

主症:头痛目花,时时昏晕,痛势隐隐,午后或遇劳则甚;

兼症:神疲乏力,心悸怔忡,食欲不振,面色少华或萎黄;

苔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2)证机概要:气血不足,营血亏虚,头窍失荣。

(3)治法: 滋阴养血。

(4)方药: 加味四物汤加减。

(5)常用药:当归、生地、白芍、首乌——养血滋阴;人参、白术、茯苓、黄芪——健脾益气生血;川芎、菊花、蔓荆子——清利头目,平肝止痛;五味子、远志、枣仁——养心安神。

3.痰浊头痛

(1)症状:

主症:头痛昏蒙,头痛而重,如物裹首

兼症:时有目眩,胸脘痞闷,恶心泛泛,甚则呕吐痰涎,纳呆

苔脉: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2)证机概要: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

(3)治法: 化湿祛痰。

(4)方药: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5)常用药:半夏、陈皮、枳壳、厚朴——健脾化痰,燥湿理气;白术、茯苓——健脾化湿;天麻、白蒺藜、蔓荆子——平肝熄风止痛。

4、肾精亏虚

(1)症状:

主症:头痛且空,眩晕

兼症: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滑精带下

苔脉: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2)证机概要: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窍失荣。

(3)治法: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4)方药:大补元煎加减。

(5)常用药:熟地、枸杞、女贞子——滋肾填精;杜仲、川断、龟板——补益肝肾;山萸肉——养肝涩精;山药、人参、当归、白芍——补益气血。

5.瘀血头痛 (头痛如刺+瘀血证)

(1)症状:

主症:头痛屡发,经久不愈,痛有定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

兼症:或有头部外伤史

苔脉:舌质紫或有瘀斑,脉细或细涩。

(2)证机概要:跌仆外伤,瘀血阻窍,不通则痛。

(3)治法: 活血化瘀通络

(4)方药: 通窍活血汤加减。

(5) 常用药:川芎、赤芍、桃仁、益母草——活血化瘀止痛;当归——活血养血;白芷、细辛、郁金——理气通窍、温经止痛;全蝎、蜈蚣、僵蚕——善入经络,镇痉祛风,搜剔止痛。

四十五、 中风四十六、中经络:

(-)脉经空虚,风邪入中。

1、症状:

1)主症: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

2)兼症:或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

3)苔脉:苔薄白,脉浮数。

2、病机:脉络空虚。风邪入中。

3、治法:祛风养血,行血通络。

4、主方:大秦艽汤加减。

5、常用药:

秦艽、羌活、防风、白芷、细辛──解表祛风;地黄、当归、川芎、赤芍──养血行血;白术、茯苓──健脾祛湿

(二)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1、症状:

1)主症: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

2)兼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腰酸膝软。

3)苔脉:舌质红或苔腻,脉弦细数或弦滑。

2、病机:阴虚阳亢,风阳上扰。

3、治法:育阴潜阳,镇肝熄风。

4、主方:镇肝熄风汤加减。

5、常用药:

白芍、玄参、天冬──滋阴柔肝熄风;龙骨、牡蛎、龟板、代赭石──镇肝潜阳;牛膝──引血下行;天麻、钩藤、菊花──增强平肝熄风之力。

中脏腑:

(-)闭证:

闭证的主要症状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根据有无热象,又有阳闭和阴闭之分。

1、阳闭:

1)症状:

①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②兼症: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

③苔脉: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2)病机:风阳暴升,上蒙清窍。

3)治法:辛凉开窍,清肝熄风。

4)主方:首先灌服或鼻饲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九,以辛凉开窍。并用羚羊角汤加减以清肝熄风。

5)常用药:

羚羊角──清肝熄风;菊花、夏枯草、蝉衣──使火降风熄,则气血下归;龟板、白芍、石决明──育阴潜阳;丹皮、生地──凉血清热

2、阴闭

1)症状:

①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②兼症: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

③苔脉:苔白腻,脉沉滑缓。

2)病机:风夹痰湿,上壅清空。

3)治法:辛温开窍,豁痰熄风。

4)主方:先用苏合香丸以辛温开窍。再用涤痰汤加减以豁痰熄风。

5)常用药:

半夏、橘红、茯芩、竹茹──燥湿化痰;菖蒲、胆南星──开窍豁痰;枳实──降气利风痰下行。

(二)脱证:

1、症状:

1)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

2)兼症:

3)苔脉: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2、病机:正不胜邪,阳气欲脱,或阴竭阳亡。

3、治法:益气回阳,扶正固脱。

4、主方:大剂参附汤合生脉散。

5、常用药:

人参、麦冬、五味子──大补气阴;

附子──回阳救逆

后遗证:

(一)半身不遂:

1、气虚血瘀,脉络痹阻。

1)症状:

①主症:半身不遂,肢软无力。

②兼症:患侧手足浮肿,语言蹇涩,口眼歪斜,面色萎黄,或暗淡无华。

③苔脉:苔薄白,舌淡紫,或舌体不正,脉细涩无力等。

2)病机: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3)治法:益气活血,通经活络。

4)主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5)常用药:

黄芪──补气;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地龙──养血活血化瘀;全蝎、乌梢蛇、川牛膝、桑枝、地鳖虫、川断──增强通经活络之力;

2、肝阳上亢,脉络痹阻。

1)症状:

①主症:半身不遂,患侧僵硬拘挛。

②兼症:兼见头痛头晕,面赤耳鸣。

③苔脉:舌红绛,苔薄黄,脉弦硬有力。

2)病机:肝阳上亢,脉络瘀阻。

3)治法:平肝潜阳,熄风通络。

4)主方: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加减,可酌加一些搜风通络的药,如地龙、僵蚕、桑枝、络石藤等。

(二)语言不利:

l、风痰阻络。

1)症状:

①主症:舌强语蹇。

②兼证:肢体麻木。

③苔脉:脉弦滑。

2)病机:风痰上阻,舌络失和。

3)治法:祛风除痰,宣窍通络。

4)主方:解语丹加减(《医学心悟》)方,方中天麻、全蝎、胆南星、天竺黄等平肝熄风祛痰,远志、菖蒲、郁金、木香宣窍利气通络。)

2、肾虚精亏。

1)症状:

①主症:音喑失语。

②兼症:心悸、气短及腰膝酸软。

③苔脉:舌红,苔少,脉细弱。

2)病机:肾虚精亏,不能上承。

3)治法:滋阴补肾利窍。

4)主方:地黄饮子去肉桂、附子等温阳药,加杏仁、桔梗、木蝴蝶等开音利窍。

3、肝阳上亢,痰邪阻窍。

1)症状:

①主症:言语蹇涩。

②兼症:头痛头晕,面赤耳鸣。

③苔脉:舌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滑有力。

2)病机:肝阳上亢,痰邪阻络。

3)治法:平肝潜阳、化痰开窍。

4)主方:天麻钩藤饮或镇肝熄风汤加石菖蒲、远志、胆南星、天竺黄、全蝎以平肝潜阳、化痰开窍。

(三)口眼歪斜:

1、症状:

1)主症:口眼歪斜。

2)兼症:伴见肢体麻木。

3)苔脉: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2、病机:风痰阻络。

3、治法:祛风除痰通络。

4、主方:牵正散加味。方中白附子祛风、化痰、通络;僵蚕、全蝎熄风、化痰、镇痉。本方用散剂吞服较用汤剂疗效为佳。

四十七、 痹证四十八、(一)风寒湿痹

1、行痹

(1)症状:

主症: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游走不定

兼症:关节屈伸不利,或有恶风、发热等表证。

舌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2)证机概要: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3)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4)主方:防风汤加减。

(5)常用药:

相关资讯
医考会员培训注册
医学教育网网上辅导保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