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中医内科专业知识汇总(10)

http://www.ykbg.net/ 来源:原创 2015-03-14 06:11
龙胆草清利肝胆湿热;山栀、黄芩清肝泻火;川栋子、枳壳、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泽泻、车前子渗湿清热 (三)瘀血阻络证 1.症状 主症:胁肋刺痛,痛

龙胆草——清利肝胆湿热;山栀、黄芩——清肝泻火;川栋子、枳壳、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泽泻、车前子——渗湿清热

(三)瘀血阻络证

1.症状

主症: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

兼症:胁下或见症块。

舌脉:舌质紫暗,脉沉涩。

2.病机:瘀血停著,肝络痹阻。

3.治法:祛瘀通络。

4.代表方: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

5.常用药: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柴胡、枳壳——疏肝理气止痛;五灵脂、延胡索——散瘀活血止痛;三七——活血通络、去瘀生新。

(四)肝络失养

1.症状:

主症: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遏劳加重。

兼症: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弦数。

2.病机:肝肾阴亏,精血耗伤。

3.治法:养阴柔肝。

4.代表方:一贯煎加减。

5.常用药:

生地、枸杞、黄精、沙参、麦冬——滋阴柔肝;当归、白芍、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川栋子、延胡索——理气和络止痛;

二十七、 黄疸二十八、(一)阳黄

1.热重于湿证

(1)症状:

主症:身目俱黄,黄色鲜明。

兼症:发热口渴,或见心中懊忄农 ,腹部胀闷,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

舌脉: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2)病机:湿热熏蒸,困遏脾胃,壅滞肝胆,胆汁泛溢。

(3)治法:清热通腑,利湿退黄。

(4)代表方:茵陈蒿汤加减。

(5)常用药:

茵陈蒿——清热利湿退黄之要药;

栀子、大黄、黄柏、连翘、垂盆草、蒲公英——清热泻下;茯苓、滑石、车前草——利湿清热

2.湿重于热证

(1)症状:

主症:身目俱黄,黄色不及前者鲜明。

兼症: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溏垢,舌苔厚腻微黄。

舌脉:脉象濡数或濡缓。

(2)病机:湿遏热伏,中焦受困,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

(3)治法: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

(4)代表方: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5)常用药:

藿香、白蔻仁、陈皮——芳香化浊,行气悦脾;茵陈蒿、车前子、茯苓、苡仁、黄芩、连翘——利湿热退黄。

3.胆腑郁热证

(1)症状

主症:身目发黄,黄色鲜明。

兼症:上腹右胁胀闷疼痛,牵引肩背,身热不退,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吐呃逆,尿黄赤,大便秘。

舌脉:苔黄舌红,脉弦滑数。

(2)病机:湿热砂石郁滞,脾胃不和,肝胆失泄,胆汁泛溢肌肤。

(3)治法:疏肝泄热,利胆退黄。

(4)代表方:大柴胡汤加减。

(5)常用药:

相关资讯
医考会员培训注册
医学教育网网上辅导保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