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复习资料整理集锦(7)
柴胡疏肝解郁,栀子、丹皮——清泄肝火;当归——养血活血;白芍——柔肝;牛蒡子——散热利咽消肿;生牡蛎、浙贝母——化痰软坚散结;玄参——滋阴降火.心肝阴虚
1、症状:颈前喉结两旁结块或大或小、质软,病起较缓,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舌体颤动,脉弦细数。
2、证机概要:气火内结,心肝之阴耗伤。
3、治法:滋阴降火,宁心柔肝。
4、代表方: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加减。
5、常用药:以生地、沙参、玄参、麦冬、天冬养阴清热;人参、茯苓益气宁心,当归、枸杞子养肝补血;丹参、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远志养心安神;川楝子疏肝理气。
九、 眩晕
(一)肝阳上亢证
1.症状:
主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
兼证: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燥易怒,肢麻震颤。
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2.证机概要:肝阳风火,上扰清窍。
3.治法:平肝潜阳,清火熄风4.主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5.常用药:
天麻、石决明、钩藤——平肝潜阳熄风;牛膝、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黄芩、山栀、菊花——清肝泻火;白芍——柔肝滋阴。
(二)气血亏虚证
1.症状:
主证: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 网\\
兼证: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证机概要:气血亏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
3.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4.主方:归脾汤加减。
5.常用药:
党参、白术、黄芪——益气健脾;当归、熟地、龙眼肉、大枣——补血生血养心。茯苓、炒扁豆——补中健脾。远志、枣仁——养血安神。
(三)肾精不足证
1.症状:
主证: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
兼证: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或面色A白,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脉弱尺甚。
2.证机概要: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
3.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4.主方:左归丸加减。
5.常用药:
熟地、山萸肉、山药——滋阴补肾;
龟版、鹿角胶、紫河车——滋肾助阳,益精填髓;杜仲、枸杞子、菟丝子——补益肝肾;牛膝——强肾益精。
(四)痰湿中阻证
1.症状:
主证: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
兼证:呕吐痰诞,食少多寐;
舌脉:舌苔白腻,脉濡滑。
2.证机概要: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
3.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4.主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5.常用药:
半夏、陈皮——健脾燥湿化痰;
白术、苡仁、茯苓——健脾化湿;
天麻——化痰熄风,止头眩。
(五)瘀血阻窍证
1.症状:
主证:眩晕、头痛。
兼证: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
舌脉: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2.证机概要:瘀血阻络,气血不畅,脑失所养。
3.治法:祛瘀生新,活血通窍4.主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5.常用药:
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窍止痛;白芷、菖蒲、老葱——通窍理气,温经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地龙、全蝎——善入经络,镇痉祛风。
十、 头痛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1)症状: 主症:头痛或有拘急收紧感,痛连项背。
兼症:恶风畏寒,遇风受寒尤剧,常喜棉巾裹头,口不渴,或兼鼻塞流清涕。
苔脉: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证机概要:风寒外袭,上犯巅顶,凝滞经脉。
(3)治法: 疏风散寒止痛。
(4)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
(5)常用药:川芎——善行头目,活血通窍,祛风止痛,为治头痛之要药;白芷——芳香通窍,散风止痛;藁本、羌活、细辛、荆芥、防风——疏风解表,散寒止痛;薄荷、菊花、蔓荆子——质轻上浮,清利头目,长于疏表祛风止痛。
2.风热头痛
(1)症状: 主症:头痛如灼,甚则如裂;
兼症:发热恶风,面红目赤,鼻流浊涕,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苔脉:舌红苔黄、脉浮数。
(2)证机概要:风热外袭,上扰清空,窍络失和。
(3)治法: 疏风清热。
(4)方药: 芎芷石膏汤加减。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