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复习资料整理集锦(14)
地黄、淮山、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滋补肾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知母、黄柏──滋阴降火;旱莲草、大蓟、小蓟、藕节、蒲黄──凉血止血。
3、脾不统血证
1)症状:
主症:久病尿血,甚或兼见齿衄、肌衄。
兼症:食少,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
舌脉:舌质淡,脉细弱。
2)证机概要:中气亏虚,统血无力,血渗膀胱。
3)治法:补脾摄血4)代表方:归脾汤。本方补气生血,健脾养心,加止血药后适用于脾不统血的尿血。
5)常用药: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补气健牌;当归、黄芪──益气生血;酸枣仁、远志、龙眼肉──补心益脾,安神定志;木香──理气醒脾;熟地、阿胶、仙鹤草、槐花等──养血止血。
4、肾气不固证
1)症状:
主症:久病尿血,血色淡红。
兼症:头晕耳鸣,精神困惫,腹脊酸痛。
舌质淡,脉沉弱。
2)证机概要:肾虚不固,血随尿出。
3)治法: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4)代表方:无比山药丸。
5)常用药:
熟地、山药、山茱萸、怀牛膝──补肾益精;肉苁蓉、菟丝子、杜仲、巴戟天──温肾助阳;茯苓、泽泻──健脾利水;五味子、赤石脂──益气固涩;仙鹤草、蒲黄、槐花、紫珠草等──止血。
(七)紫斑血液溢出于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症,称为紫斑。亦有称为肌衄及葡萄疫者。 多种外感及内伤的原因都会引起紫斑。外感温热病热入营血所出现的发斑,可参阅温热病学的有关内容。本篇主要讨论内科杂病范围的紫斑。
内科杂病的紫斑,常见于西医学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过敏性紫癜。此外,药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等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亦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1、血热妄行证
1)症状:
主症: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或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尿血。
兼症:发热,口渴,便秘。
舌脉: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2)证机概要:热壅经络,迫血妄行,血溢肌腠。
3)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4)代表方:十灰散。(注意:五版教材用的是“犀角地黄汤,可合十灰散”。)
5)常用药:
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棕榈皮──收敛止血;丹皮、栀子──清热凉血;大黄──通腑泻热
2、阴盛火旺证
1)症状:
主症: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时发时止,常伴鼻衄、齿衄或月经过多。
兼症: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
舌脉: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2)证机概要:虚火内炽,灼伤脉络,血溢肌腠。
3)治法: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4)代表方:茜根散。
5)常用药:
茜草根、黄芩、侧柏叶──清热凉血止血;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甘草──和中解毒
3、气不摄血证
1)症状:
主症:反复发生肌衄,久病不愈。
兼症: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
舌脉:舌质淡,脉细弱。
2)证机概要:中气亏虚,统摄无力,血溢肌腠。
3)治法:补气摄血。
4)代表方:归脾汤。
5)常用药: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补气健牌;当归、黄芪──益气生血;酸枣仁、远志、龙眼肉──补心益脾,安神定志;木香──理气醒脾;仙鹤草、棕榈炭、地榆、蒲黄、茜草根、紫草──止血消斑
十五、 郁证
(一)肝气郁结证
1、症状:
主症:精神抑郁,情绪不宁;
兼症: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
舌脉:苔薄腻,脉弦。
2、证机概要:情志内伤,肝气郁滞,脾胃失和。
3、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4、主方:柴胡疏肝散。
5、常用药:柴胡、香附、枳壳、陈皮疏肝解郁,理气畅中;川芎、芍药、甘草活血定痛,柔肝缓急。
(二)气郁化火证
1、症状:
主症: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
兼症: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脉: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2、证机概要:气郁日久,化火薰灼,横逆犯胃。
3、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4、主方:丹栀逍遥散。
5、常用药:柴胡、薄荷、郁金、制香附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丹皮、栀子清肝泻火。
(三)痰气郁结证
1、症状:
主症: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 网\\
兼症: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
舌脉:苔白腻,脉弦滑。
2、证机概要: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3、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4、主方:半夏厚朴汤。
5、常用药:厚朴、紫苏理气宽胸,开郁畅中;半夏、茯苓、生姜化痰散结,和胃降逆。
(四)心神失养证
1、症状:
主症:精神恍惚,心神不宁;
兼症: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
舌脉:舌质淡,脉弦。
2、证机概要:情志所伤,脏躁失养,心神惑乱。
3、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4、主方:甘麦大枣汤。
5、常用药:甘草甘润缓急;小麦味甘微寒,补益心气;大枣益脾养血。
(五)心脾两虚证
1、症状:
主症;多思善疑,头晕神疲;
兼症;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2、证机概要:情志所伤,脾失健运,心失所养。
3、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4、主方:归脾汤。
5、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当归、龙眼肉等益气健牌生血;酸枣仁、远志、茯苓养心安神;木香、神曲理气醒脾。
(六)心肾阴虚证1、症状:
主症:情绪不宁;
兼症: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脉:舌红少津,脉细数。
2、证机概要:情志所伤,化源不足,阴精亏虚。
3、治法:滋养心肾。
4、主方: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