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之皮肤病资料整理(3)
2.皮损为半球形丘疹,米粒到黄豆、豌豆大小,中央有脐凹,表面有蜡样光泽,挑破顶端,可挤压出白色乳酪样物质,数目不定,数个到数十个不等,呈散在性或簇集性分布,但不相互融合。
3.好发于躯干和面部。有轻度传染性,愈后不留疤痕,可自行消失。
四、跖疣
1.发于在手掌、足底或指(趾)间。常在外伤部位发生,足部多汗者易生本病。
2.皮损为角化性丘疹,中央稍凹,外周有稍带黄色高起的角质环,除去表面角质后,可见疏松的白色乳头状角质物,掐或挑破后,易出血,数目多时可融合成片。
3.有明显的压痛,用手挤压则疼痛加剧。
五、丝状疣
1. 中年妇女较多见。
2. 多生于颈项或眼睑部位。
3.皮损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呈褐色或淡红色,可自行脱落,不久又可长出新的皮损。
4.一般无自觉症状。
第四节 风热疮风热疮是一种斑疹色红如玫瑰,脱屑如糠秕的急性自限性皮肤病。亦称风痒。其特点是初发多在躯于部先出现玫瑰红色母斑,上有糠秕样鳞屑,继则分批出现较多,形态相仿而较小的子斑。相当于西医的玫瑰糠疹。
1.好发于青年和中年人躯干、四肢近端,以春秋季多见。
2.皮疹为圆形、卵圆形、扁豆大及指甲大、玫瑰 色或红色斑疹,边缘不整,呈锯齿状,表面覆盖糠状鳞屑,长轴与皮肤纹理一致,胸部皮损长轴与肋骨平行。
3.为多发性,可有先驱原发斑(母斑)。在此1~2周后,即在躯干及四肢近端出现多数与母斑相同而形状较小的红斑,称为子斑或继发斑。
4.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部分患者初起可伴有周身不适,头痛、咽痛,轻度发热,颈或腋下臖核肿大等全身症状。
第五节 黄水疮黄水疮是一种表现为浅在性脓疱和脓痂的传染性皮肤病。中医古代文献又称为滴脓疮、天疱疮等。相当于西医的脓疱疮。其特点是皮损主要表现为浅在性脓疱和脓痂,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的特性,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
1. 多发于夏秋季节,儿童尤为多见,有传染性。
2. 好发于头面、四肢等暴露部位,也可蔓延全身。
3.皮损初起为红斑,或为水疱,约黄豆、豌豆大小,约经1~2天后,水疱变为脓疱,界限分明,四周有轻度红晕,疱壁极薄,内含透明液体,逐渐变成混浊。脓疱较大者,疱壁由紧张渐变弛缓,疱内脓液沉积为脓清及脓渣两层,形成半月状坠积性脓疱。疱壁破裂后,显出湿润而潮红的糜烂疮面,流出黄水,干燥后结成脓痂,痂皮逐渐脱落而愈,愈后不留疤痕。脓液流溢他处,又常引起新的脓疱发生。
4.自觉瘙痒,重者可有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
第六节 癣癣是发生在表皮、毛发、指(趾)甲的浅部真菌皮肤病。
本病发生部位不同,名称各异。临床常见的癣病,有发于头部的白秃疮、肥疮;发于手部的鹅掌风;发于足部的脚湿气;发于面、颈、躯干、四肢的圆癣、紫白癜风;发于阴股间的阴癣等。癣都具有传染性,其中白秃疮、肥疮、脚湿气传染性最强,是重点防治的皮肤病。
㈠白秃疮 相当于西医的白癣,是头癣的一种。
1.多见于学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2.本病特征是在头皮有圆形或不规则的覆盖灰白色鳞屑的斑片。病损区毛发干枯无泽,常在距头皮0.2~0.8cm处折断而呈参差不齐。头发易于拔落且不疼痛,病发根部包绕有白色鳞屑形成的菌鞘。
3. 发病部位以头顶、枕部居多,但发缘处一般不被累及。青春期可自愈,秃发也能再生,不遗瘢痕。
㈡肥疮 相当于西医的黄癣,为头癣最常见类型,俗称“黄癞痢”。
1.多见于农村儿童。
2.病变多从头顶部开始,渐及四周,可累及全头部,3.其特征是有黄癣痂堆积。癣痂呈蜡黄色,肥厚,富粘性,边缘翘起,中心微凹,上有毛发贯穿,质脆易粉碎,有特殊的鼠尿臭。除去黄癣痂,其下为鲜红湿润的糜烂面。病变区头发干燥,失去光泽。久之毛囊被破坏而成永久性脱发。当病变痊愈后,则在头皮留下广泛、光滑的萎缩性疤痕。甚至终生不愈。
㈢鹅掌风 相当于西医的手癣。
1.以成年人多见。男女老幼均可染病。多数为单侧发病,也可染及双手。
2.皮损特点初起为掌心或指缝水疱或掌部皮肤角化脱屑、水疱。水疱多透明如晶,散在或簇集,瘙痒难忍。水疱破后干涸,叠起白屑,中心向愈,四周继发疱疹,并可延及手背、腕部。若反复发作后,致手掌皮肤肥厚,枯槁干裂,疼痛,屈伸不利,宛如鹅掌。损害若侵及指甲,可使甲板被蛀蚀变形,甲板增厚或萎缩翘起,色灰白而成灰指甲(甲癣)。
3.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每于夏天起水疱症情加剧,冬天则枯裂疼痛加重。
㈣脚湿气 相当于西医的足癣,以脚趾痒烂而得名。若伴发感染,足丫糜烂、焮痛、起疱,破流臭水者称“臭田螺”、“田螺疱”。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