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中医外科之皮肤病资料整理

http://www.ykbg.net/ 来源:原创 2015-03-12 08:46
一、皮肤病:是指人体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疾病。二、辨证概要(一)辨自觉症状1.瘙痒:风痒、湿痒、热痒、虫痒、

一、皮肤病:是指人体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疾病。

二、辨证概要

(一)辨自觉症状

1.瘙痒:风痒、湿痒、热痒、虫痒、燥痒(虚痒)

2.疼痛:热痛、瘀痛、寒痛3.灼热:热4.麻木:气血不畅、经络阻隔5.蚁走感:虫、气血不周

⑴ 斑疹(macules):限局性的皮肤颜色改变。

① 红斑:热(风热、血热、湿热、热毒、血瘀)*

② 紫斑:热毒、血瘀③ 白斑:气滞、气血不和④ 黑斑:肾虚、血瘀⑤ 褐斑:肝血虚、肾虚

⑵ 丘疹 (papules) :高于皮肤的小丘形突起。直径<0.5.① 小而密集伴瘙痒者:风热② 大而色红者:血热③ 紫色:热毒④ 皮色:瘀滞、风寒⑶ 疱疹 (vesicles):有腔隙高出皮面的损害。

① 清:湿 . 浊:湿毒。

② 周围红晕、红斑上起水疱:湿热蕴结

③ 血疱:血热⑷ 脓疱(pustules):高出皮面而含有脓液的疱。

湿热、热毒炽盛⑸ 结节(nodules):位于皮肤或皮下的实质性小团块。直径>2cm,称肿块。

① 红色:血热蕴结、血瘀② 皮色:瘀滞、痰核⑹ 风团(wheals):皮肤上的局限性水肿隆起。

① 红色:风热② 白色:风寒2.继发损害(Secondary lesion)

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成的皮损。主要有鳞屑、糜烂、痂、抓痕、皲裂、色素沉着、苔藓样变、瘢痕等。

⑴ 鳞屑(scales):皮肤积聚的鳞片状皮屑。

急性病:余热不清。

慢性病:血虚生燥。

脂性:湿盛。

干性:血燥。

⑵ 糜烂(erosions):表皮破损后的浅在湿烂面。愈后不留疤痕。(溃疡:破损深达真皮或更深,愈后有瘢痕)

白色:湿。

红色:湿热。

脓液:湿毒。

渗液淋漓:湿盛。

⑶ 痂(crusts):皮损处渗出液与脱落组织或与药物混合后干枯而结成的附着物。

脓痂:热毒。

血痂:血热、血瘀。

滋痂:湿热。

⑷ 抓痕(excoriations):搔抓引起的线状损害。

多为风盛或内热。

⑸ 皲裂(fissures):皮肤断裂出现的线形裂缝。

多因血虚、风燥、寒盛。

⑹ 色素沉着(pigmentation):局部皮肤色素增加,肤色较正常为深。

多由气血不和所致。

原发:肝血虚、肾虚。

继发:血瘀。

⑺ 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皮肤增厚、粗糙、皮纹加宽、增深、干燥、局限性边界清楚的皮革样损害。

多因血虚风燥。

⑻ 瘢痕(scar,疤痕):溃疡愈后形成的新生结缔组织,或皮肤原发性新生的结缔组织肿块。*

多为局部气血凝滞不散。

萎缩者:气血虚。

(三)辨缓急

1. 急性皮肤病:原发性皮损为主。

病因:风、湿、热、虫、毒。

病性:实证。

病关脏腑:肺、心、胃。

⒉ 慢性皮肤病:继发性皮损为主。

病因:血瘀、营血不足、肝肾亏损、冲任不调。

病性:虚证。

病关脏腑:肝、肾。

(四)辨部位上部:风温、风热。

中部:气郁、火郁。

下部:湿热、寒湿。

鼻部:肺经。

胁肋部:肝经。

(五)辨病因

1.风 (特点:病急、行变、趋外上、宿血分、燥裂、瘙痒。)

⑴ 邪风:风邪束表,起疹作痒。

⑵ 血热生风:皮肤赤热作痒。

⑶ 血虚生风:皮肤干燥、粗糙而瘙痒。

⑷ 伤阴化燥生风:湿热证后期之皮肤干燥、脱屑而又瘙痒。

2.湿 (特点:重浊、向下、外渗、粘滞)

临床表现:肿胀、瘙痒、水疱、糜烂、滋水、泌脂过多、脂性鳞屑。

3.热(特点:炎上、化火、伤阴)

临床表现:灼热、疼痛、皮损红色。

⑴ 毒邪化热:疖、丹毒等。

⑵ 外感热邪:烫伤、日晒等。

⑶ 脏腑实热蕴结皮肤:肺风粉刺、酒糟鼻等。

4.虫(特点:接触史、瘙痒剧烈、传染性)

临床表现:瘙痒、疼痛、红肿、丘疹、水疱、靡烂。

5.毒(特点:外蕴皮肤、内攻脏腑、易陷营血、伤阴耗血)

过敏、中毒所致的:皮肤红肿、紫斑、风团、疱疹、瘙痒、疼痛、高热等。

6.血瘀(特点:实质性病变、慢性病理过程)

临床表现:刺痛、奇痒、麻木、瘀斑、疣赘、肿瘤、硬皮、瘢痕、静脉曲张、色素沉着。

7.血虚风燥(特点:禀赋不足、慢性经过)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瘙痒、皮肤干燥、粗糙、脱屑、皲裂、毛发不荣等。

8.肝肾不足(特点:耗损、不足)

临床表现:毛发脱落、变白,指甲变薄、干枯、皱折,黄褐斑,黑变病,白癜风等。

皮肤病治疗概论

三、皮肤病的治疗

(一)内治法(14种)

相关资讯
医考会员培训注册
医学教育网网上辅导保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