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中医内科学专业题目(8)

http://www.ykbg.net/ 来源:原创 2015-03-14 06:05
阳黄与阴黄各自特点:阳黄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多为肝胆或脾胃湿热所引起。阴黄黄色晦暗色如烟熏,多由脾胃虚寒所引起。阳黄日久可转化为阴黄。

阳黄与阴黄各自特点:阳黄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多为肝胆或脾胃湿热所引起。阴黄黄色晦暗色如烟熏,多由脾胃虚寒所引起。阳黄日久可转化为阴黄。

为何说阳黄易治而阴黄难治:阳黄多为新病暂病,病史不长,主要是肝胆脾胃湿热所引起,脏器未虚,故易治;阴黄多为久病,病史长,多为脾胃阳虚,脏气已亏,故难治。

为何说:“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篇》里指出:“诸病黄家,从湿得之”。一语道破了黄疸发病的关键所在。主要因为胆汁外溢所引起的。而胆汁的外溢又是因为肝胆的疏泄功能失常所致。六淫中湿邪最容易阻遏中焦,导致脾胃运化失调,肝胆疏泄失常,以至胆汁外溢。无论是湿从热化导致阳黄,还是湿从寒化导致阴黄,或者湿邪化热内陷心营导致急黄,都与湿邪有关。古云“从湿得之”。

头痛 :头部静脉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分太阳、少阳、阳明、厥阴、全头痛。

【病因病机】1.外感六淫;2.内伤不足;3.久病入络,跌仆脑损。“风、火、痰、瘀、虚”。

【诊断】1.以头痛为主症,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性质分剧痛(外邪)、隐痛(虚)、胀痛(肝阳亢)、搏动痛(风火)。

2.外感头痛起病急,病程短,内伤头痛兼有内伤证候,起病缓,反复发作。(辨外感内伤;所属部位;疼痛性质。)

【治则】头痛是由于脉络痹阻或轻窍失养而成,治以调神利窍、缓急止痛为原则。外感祛风散邪为主;内伤补虚为要。

太阳:羌活、蔓荆子、葛根;阳明:葛根、白芷;少阳经:柴胡、川芎;

厥阴经:藁本、吴茱萸;太阴:苍术;少阴:细辛。久痛不愈选用搜风通络之虫类药。

外感头痛: ( 突然发作,其痛如破,痛无休止,胀痛、跳痛、灼痛。)证候特征

1.风寒头痛:主症:全头痛,痛势较剧烈,痛连项背,常喜裹头。恶风寒,口淡不渴。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主症:头痛而胀,甚则如裂。发热恶风,口渴喜饮。

治法:祛风清热。 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

3.风湿头痛:主症: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身热不扬。

治法:祛风胜湿。 方药:羌活胜湿汤。

内伤头痛: (缓慢发病,痛势绵绵,时痛时止,空痛、昏痛、隐痛。多与“肝、心、肾、三脏有关”。)证候特征

1.肝阳头痛:主症:头胀痛,或抽掣而痛,头痛多为两侧。头晕目眩,心烦易怒。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

2.气虚头痛:主症:头痛隐隐,时发时止,遇劳加重。气短懒言。

治法:益气升清。 方药:顺气和中汤。

3.血虚头痛:主症:头痛隐隐,缠绵不休。面色少华,心悸怔忡。

治法:滋阴养血。 方药:加味四物汤。

4.肾虚头痛:主症:头痛而空。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畏寒肢冷(肾阳虚)或无心烦热(阴虚)。

治法:补肾填精。大补元煎。阳虚加鹿茸、鹿角胶;阴虚加女贞子、旱莲草。

5.痰浊头痛:主症:头痛昏蒙重坠。胸脘痞闷,纳呆呕恶。

治法:燥湿化痰,降逆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6.瘀血头痛:主症:头痛剧烈,或刺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日轻夜重。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通窍活血汤。

不独外感头痛,内伤头痛亦是多配伍治风药。如川芎、荆芥等。久病及肾,补肾。久病入络,配虫类药。

相关资讯
医考会员培训注册
医学教育网网上辅导保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