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专业题目(7)
虚证呕:指呕吐由脾胃虚寒、胃阴不足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长,呕而无力,时作时止,吐物不多,酸臭不甚,伴有精神萎靡,倦意乏力,脉弱无力等症。
呃逆与干呕的鉴别:呃逆是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的病症,病位在膈,病机是胃气上逆动膈;干呕是病人有恶心欲呕之感,但有声无物,病位在胃,由胃气上逆所致。两者在临床表现与病机病位上不同。
噎膈与反胃的不同:噎膈是噎塞格拒,甚至闭塞不通。轻者食物难下,水饮可入,重则水饮不进,或食入即吐。病位在食道,病情重,预后差。反胃的特点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完谷不化,为脾胃虚弱引起,病位在胃,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辨呕吐物的疾病性质:呕吐物的性质反映病变的寒热虚实、病变脏腑等,如酸腐难闻,多为食积内腐;黄水味苦,多为胆热犯胃;酸水绿水,多为肝气犯胃;痰浊涎沫,多为痰饮中阻;泛吐清水,多属胃中虚寒,或有虫积;粘沫量少,多属胃阴不足。
泄泻 :(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多由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湿邪内盛所致。)
【辨证要点】1.辨暴泻与久泻;2.辨虚实;3.辨寒热;4.辨证候特征。
【治则】病机为脾病湿盛,故治则为运脾化湿。急性暴泻以湿盛为主,着重化湿,温化寒湿、清化湿热、清暑祛湿;慢性久泻以脾虚为主,健运脾气为主,佐以化湿利湿;肝郁配合抑肝扶脾;肾阳虚衰者,宜补火暖土
1.寒湿泄泻:主症:泻下清稀,甚至如水样,有时如鹜溏。
治法:芳香化湿,疏表散寒。 方药:藿香正气散。
2.湿热泄泻:主症: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芩连汤。
3.暑湿泄泻:主症:夏季盛暑之时,腹痛泄泻,泻下如水,暴急量多,粪色黄褐。
治法:清暑化湿。 方药:黄连香薷饮。
4.食滞肠胃:主症:腹痛肠鸣,泻后痛减,泻下粪便臭如败卵,夹有不消化之物。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
5.肝气乘脾:主症:肠鸣攻痛,腹痛即泻,泻后痛缓,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而诱发。
治法:抑肝扶脾。 方药:痛泻要方。
6.脾胃虚弱:主症:大便时溏时泻,反复发作。稍有饮食不慎,大便次数即增多,夹见水谷不化。
治法:健脾益胃。 方药:参苓白术散。
7.肾阳虚衰:主症:每于黎明之前,脐腹作痛,继则肠鸣而泻,完谷不化,泻后则安。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方药:四神丸。
五更泻:由于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胃,每天早晨黎明之前,出现腹部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伴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为特征的病证。
痢疾与泄泻的鉴别 :痢疾与泄泻两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病变均在肠胃,皆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而发病。均有大便次数增多,腹痛的特点。但病机和临床特征不同。泄泻的病机主要是脾虚湿盛,临床特征是泻下爽利或完谷不化,腹痛与肠鸣同见;而痢疾的病机主要是肠中有壅滞之邪,气血凝滞,腐败化为脓血,临床特征是便而不爽,滞涩难下,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腹痛与里急后重同具。治疗上,泄泻可以分利,通过利小便而实大便,痢疾不可分利,主要是调气行血。
黄疸 :指因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或血败不华于色,引发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病因病机】病因为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或继发于他病之后。病机关键在于“湿”。时邪外侵,或自内生,壅阻中焦,脾失健运,肝胆失于疏泄,胆汁外溢,则发为黄疸。湿以热化,湿热交蒸,发为阳黄,由于湿、热偏盛,又有热重于湿、湿重于热之分。疫毒偏重,内陷心肝,侵入营血,卒然发黄,称为急黄。湿从寒化,寒湿郁滞则为阴黄。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
【辨证要点】1.辨阳黄、阴黄、急黄、虚黄;2.辨阳黄之湿热轻重;3.辨阴黄之寒湿与血瘀。
【治则】初期实证,攻逐邪气;中末期重在健脾疏肝、活血化瘀,防止转生积聚、鼓胀,先安未受邪之地。
阳黄,清热利湿,通利二便。急黄以清热解毒凉血为主,随证择用攻下、开窍法。虚黄以健脾生血柔肝为原则。
阳黄:1.热重于湿:主症: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
治法:清热利湿,佐以泻下。 方药: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主症:身目俱黄,然不及热重于湿者鲜明。头身困重,胸脘痞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便溏,
治法: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方药: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急黄:主症:发病急骤,,黄疸颜色如金并迅速加深。伴高热烦渴,胁痛腹满,皮肤出现瘀斑。神昏。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方药:犀角散。
阴黄:1.寒湿阻遏:主症:身目发黄而晦暗。脘闷腹胀。
治法:温化寒湿,健脾退黄。 方药:茵陈术附汤。
2.血瘀肝郁:主症:身目发黄而晦暗,面色黧黑。胁下或有癥块或隐痛不休。
治法:活血化瘀,疏肝解郁。 方药:鳖甲煎丸。
虚黄:主症:面目肌肤发黄,黄色较淡。气短乏力,纳呆便溏。
治法:补气养血,健脾柔肝。 方药:小建中汤。
疫疠:指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疫毒邪气,能引起黄疸或者急黄的发生,来势凶猛异常。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