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主任医师考试复习资料(9)
芍药、当归、甘草——行血和营,以治脓血;木香、槟榔、大黄——行气导滞,以除后重;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解毒;少佐肉桂——辛温通结;加用金银花——增强清热解毒之效
(二)疫毒痢
1、症状:
主症:起病急骤,大便频频,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后重感特著。
兼症:壮热口渴,头痛烦躁,恶心呕吐,甚者神昏惊厥。
舌脉: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欲绝。
2、证机概要:疫邪热毒,壅盛肠道,燔灼气血。
3、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除积。
4、主方: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
5、常用药:
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清热化湿,凉血解毒;金银花、地榆、牡丹皮——增强清热凉血;芍药、甘草——调营和血;木香、槟榔——调气导滞;
(三)寒湿痢
1、症状:
主症:腹痛拘急,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为纯白冻,里急后重。
兼症:口淡乏味,脘胀腹满,头身困重。
舌脉:舌质或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2、证机概要:寒湿客肠,气血凝滞,传导失司。
3、治法: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4、主方: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5、常用药:
藿香——芳香化湿;苍术、半夏、厚朴——运脾燥湿;炮姜、桂枝——温中散寒;陈皮、大枣、甘草——行气散满,健脾和中;木香、枳实——理气导滞;
(四)阴虚痢
1、症状:
主症:痢下赤白,日久不愈,脓血粘稠,或下鲜血,脐下灼痛,虚坐努责。
兼症:食少,心烦口干,至夜转剧。
舌脉:舌红绛少津,苔腻或花剥,脉细数。
2、证机概要:阴津血热,脉络受损,大肠失职。
3、治法:坚阴泄热,扶正止痢。
4、主方: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加减。
5、常用药:
黄连、黄芩、阿胶——清热坚阴止痢;芍药、甘草、当归——养血和营,缓急止痛;少佐干姜——制芩连苦寒太过;可加瓜蒌——润肠而滑利气机
(五)虚寒痢
1、症状:
主症:腹部隐痛,缠绵不已,喜按喜温,痢下赤白清稀,无腥臭,或为白冻,甚则滑脱不禁。
兼症:肛门坠胀,便后更甚,形寒畏冷,四肢不温,食少神疲,腰膝酸软。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2、证机概要:脾肾阳虚,寒湿内生,阻滞肠腑。
3、治法: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4、主方: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5、常用药:
人参、白术、干姜、肉桂——温肾暖脾;粳米、炙甘草——温中补脾;诃子、罂粟壳、肉豆蔻、赤石脂——收涩固脱;当归、白芍——养血行血;木香——行气止痛
(六)休息痢
1.症状:
主症:下痢时发时止,迁延不愈,常因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发时大便次数增多,夹有赤白粘冻。
兼症:腹胀食少,倦怠嗜卧。
舌脉: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
2、证机概要:病久正伤,邪恋肠腑,传导不利。
3、治法:温中清肠,调气化滞。
4、主方:连理汤加减。
5、常用药:
人参、白术、干姜、茯苓、甘草——温中健脾;黄连——清除肠中湿热余邪;枳实、木香、槟榔——行气化滞;
二十三、 腹痛二十四、(一)寒邪内阻证
1、症状:
主症:腹痛拘急,遇寒痛甚,得温痛减。
兼症: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清稀或秘结。
舌脉: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
2、证机概要:寒邪凝滞,中阳被遏,脉络痹阻。
3、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4、主方: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5、常用药:高良姜、干姜、紫苏——温中散寒;乌药、香附、陈皮——理气止痛
(二)湿热壅滞证
1、症状:
主症:腹痛拒按。
兼症: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潮热汗出,小便短黄。
舌脉: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2、证机概要: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
3、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4、主方:大承气汤加减。
5、常用药:
大黄——攻下燥屎;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散结;厚朴、枳实——导滞消痞。
(三)饮食积滞证
1、症状:
主症:脘腹胀满,疼痛拒按。
兼症:嗳腐吞酸,恶食呕恶,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
舌脉:舌苔厚腻,脉滑。
2、证机概要:食滞内停,气机失调,升降不利。
3、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4、主方:枳实导滞丸加减。
5、常用药:
大黄、枳实、神曲——消食导滞;
黄芩、黄连、泽泻——清热化湿;
白术、茯苓——健脾助运。
(四)肝郁气滞证
1、症状:
主症:腹痛胀闷,痛无定处,痛引少腹,或兼痛窜两胁,时作时止。
兼症:得嗳气、矢气疼痛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情绪急躁易怒。
舌脉: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2、证机概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升降失司。
3、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4、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5、常用药:
柴胡、枳壳、香附、陈皮——疏肝理气;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川芎——行气活血。
(五)瘀血内停证
1、症状:
主症:腹痛较剧,痛如针刺,痛处固定,经久不愈。
兼症:饮食较差,食后疼痛加剧,大便不爽,或大便色黑。
舌脉:舌质紫黯,脉细涩。
2、证机概要:瘀血内停,气机阻滞,脉络不通。
3、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4、主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5、常用药:
桃仁、红花、牛膝、川芎、赤芍——祛瘀活血;当归、生地、甘草——养血和营;柴胡、枳壳、桔梗——理气止痛。
(六)中虚脏寒证
1、症状:
主症: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
兼症: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2、证机概要:中阳不振,气血不足,失于温养。
3、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4、主方:小建中汤加减。
5、常用药:桂枝、生姜温阳散寒,饴糖、大枣甘温补中,芍药、炙甘草缓急止痛。
二十五、 胁痛二十六、(一)肝气郁结证
1.症状
主症: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
兼症:胸闷腹胀,嗳气,纳减,口苦。
舌脉:舌苔薄白,脉弦。
2.病机:肝失条达,气机郁滞,络脉失和。
3.治法:疏肝理气。
4.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5.常用药:
柴胡、枳壳、香附、川栋子——疏肝理气止痛;白芍、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川芎、郁金——活血行气通络;
(二)肝胆湿热证
1.症状
主症:胁痛胀痛或灼热疼痛。
兼症:口苦口粘,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或身目发黄,身热恶寒。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2.病机: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
3.治法:清热利湿。
4.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5.常用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