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主任医师考试复习资料(24)
5、常用药:地黄、淮山药、山茱萸、天冬、麦冬、玄参滋心肾;人参、茯苓、五味子、当归益气养血;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丹参养心安神;丹皮凉血清热。
五十五、 呕吐五十六、(一)实证
1.外邪犯胃证
(1)症状:
主症:突然呕吐,胸脘满闷。
兼症:发热恶寒,头身疼痛。
苔脉:舌苔白腻,脉濡缓。
(2)证机概要: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
(3)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4)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5)常用药:
藿香、紫苏、白芷——芳香化浊,散寒疏表;大腹皮、厚朴——理气除满;半夏、陈皮——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甘草——化湿健脾;桔梗——开肺气,助藿香解表之功;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和胃止呕。
2.食滞内停证
(1)症状:
主症: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
兼症:大便或溏或结。
苔脉:舌苔厚腻,脉滑实。
(2)证机概要:食积内停,气机受阻,浊气上逆。
(3)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4)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5)常用药:
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和胃;
陈皮、半夏、茯苓——理气降逆,和中止呕;连翘——散结清热。
3.痰饮内阻证
(1)症状:
主症:呕吐清水痰涎。
兼症:脘闷不食,头眩心悸。
苔脉:舌苔白腻,脉滑。
(2)证机概要:痰饮内停,清阳不振,胃气上逆。
(3)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4)代表方: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5)常用药:
半夏——化痰饮和胃止呕;生姜——温胃散寒而止呕;茯苓、白术、甘草——健脾化湿;桔梗——温化痰饮。
4.肝气犯胃证
(1)症状:
主症:呕吐吞酸,嗳气频繁。
兼症:胸胁胀痛。
苔脉:舌质红,苔薄腻,脉弦。
(2)证机概要:肝气不舒,横逆犯胃,气失通降。
(3)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4)代表方:四七汤加减。
(5)常用药:
苏叶、厚朴——理气宽中;半夏、生姜、茯苓、大枣——和胃降逆止呕。
(二)虚证
1.脾胃气虚证
(1)症状:
主症:恶心呕吐,食入难化。
兼症:食欲不振,脘部痞闷,大便不畅。
苔脉:舌苔白滑,脉象虚弦。
(2)证机概要:脾胃气虚,纳运无力,胃虚气逆。
(3)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4)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5)常用药: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半夏——祛痰降逆,和胃止呕;陈皮、木香、砂仁——理气降逆。
2.脾胃阳虚证
(1)症状:
主症: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
兼症:面色晄白,倦怠乏力,喜暖恶寒,四肢不温,口干而不欲饮,大便溏薄。
苔脉:舌质淡,脉濡弱。
(2)证机概要:脾胃虚寒,失于温煦,运化失职。
(3)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4)代表方:理中汤加减。
(5)常用药:
人参、白术——健脾和胃;干姜、甘草——甘温和中。
3.胃阴不足证
(1)症状:
主症:呕吐反复发作,或时作干呕。
兼症: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
苔脉: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2)证机概要:胃阴不足,胃失濡润,胃失和降。
(3)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4)代表方:麦门冬汤加减。
(5)常用药:
人参、麦冬、粳米、甘草——滋养胃阴;半夏——降逆止呕;大枣——益气和中。
五十七、 便秘五十八、(一)实秘
1. 肠胃积热证
(1)症状:
主症:大便干结,腹胀腹痛。
兼症: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小便短赤。
舌脉: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2)证机概要:肠胃积热,津伤便结。
(3)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4)代表方:麻子仁丸加减。
(5)常用药: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泻热;麻子仁、杏仁、白蜜——润肠通便;芍药——养阴和营。
2.气机郁滞证
(1)症状:
主症: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
兼症:嗳气频作,纳食减少,胸胁痞满。
舌脉:舌苔薄腻,脉弦。
(2)证机概要:肝脾气滞,腑气不通。
(3)治法:顺气导滞。
(4)代表方:六磨汤加减。
(5)常用药: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
3.阴寒积滞证
(1)症状:
主症: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
兼症: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
舌脉:舌苔白腻,脉弦紧。
(2)证机概要:阴寒内盛,凝滞胃肠。
(3)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4)代表方:大黄附子汤加减。
(5)常用药:附子——温里散寒;大黄——荡涤积滞;细辛——散寒止痛。
(二)虚秘
1.脾肺气虚证
(1)症状:
主症: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
兼症: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
舌脉:舌淡苔白,脉弱。
(2)证机概要:脾肺气虚,传送无力。
(3)治法:益气润肠。
(4)代表方:黄芪汤加减。
(5)常用药:黄芪——补脾肺之气;麻仁、白蜜——润肠通便;陈皮——理气。
2.血液亏虚证
(1)症状:
主症:大便干结,
兼症: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健忘,口唇色淡。
舌脉:舌淡苔白,脉细。
(2)证机概要:血液亏虚,肠道失荣。
(3)治法:养血润燥。
(4)代表方:润肠丸加减。
(5)常用药:当归、生地——滋阴养血;麻仁、桃仁——润肠通便;枳壳——引气下行。
3.阴津不足证
(1)症状:
主症:大便干结,如羊屎状。
兼症: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
(2)证机概要:阴津不足,肠失濡润。
(3)治法:滋阴通便。
(4)代表方:增液汤加减。
(5)常用药:玄参、麦冬、生地滋阴生津,油当归、石斛、沙参滋阴养血,润肠通便。
4.阳虚寒凝证
(1)症状:
主症: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
兼症:小便清长,面色咣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或腰膝酸冷。
舌脉:舌淡苔白,脉沉迟。
(2)证机概要:阳气虚衰,阴寒凝结。
(3)治法:温阳通便。
(4)代表方:济川煎加减
(5)常用药:肉苁蓉、牛膝——润肠通便温补脾阳;当归——养血润肠;升麻、泽泻——升清降浊;枳壳——宽肠下气。
五十九、 腰痛六十、(一)寒湿腰痛证
1、症状:
主症: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
兼症: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
舌脉: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2、证机概要:寒湿闭阻,滞碍气血,经脉不利。
3、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4、主方:甘姜苓术汤加味。
5、常用药:干姜、桂枝、甘草、牛膝温经散寒、通络止痛;茯苓、白术健脾渗湿;杜仲、桑寄生、续断补肾壮腰。
(二)湿热腰痛证
1、症状:
主症:腰部疼痛,重着而热;
兼症: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
舌脉: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2、证机概要:湿热壅遏,经气不畅,筋脉不舒。
3、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4、主方:四妙丸加味。
5、常用药:苍术、黄柏、薏苡仁清利下焦湿热;木瓜、络石藤舒筋通络止痛;川牛膝通利筋脉,引药下行兼能强壮腰膝。
(三)瘀血腰痛证
1、症状:
主症: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
兼症: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
舌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2、证机概要: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阻滞经脉。
3、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4、主方:身痛逐瘀汤加减。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