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中医外科复习笔记(7)

http://www.ykbg.net/ 来源:原创 2015-03-12 06:05
临床表现:多发生在下肢,单侧下肢突发性、广泛性粗肿、胀痛,行走不利,可伴低热。后期出现浅静脉扩张、曲张,肢体轻度浮肿,小腿色素沉着以及皮

临床表现:多发生在下肢,单侧下肢突发性、广泛性粗肿、胀痛,行走不利,可伴低热。后期出现浅静脉扩张、曲张,肢体轻度浮肿,小腿色素沉着以及皮炎等。

1. 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肢体疼痛是其主证。

2.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最多见):突然性、广泛性的单侧下肢粗肿是主证。

3. 混合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兼有前二者的特点。

4.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肢体远端静脉高压、瘀血而产生肢体肿胀、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形成等。

鉴别诊断:

1.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双下肢同时发病,肿胀但无疼痛。

2. 淋巴水肿:非指凹性水肿。

治疗:早期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后期健脾利湿、活血化瘀。

1. 湿热下注:四妙勇安汤。

2. 血脉瘀阻:活血通脉汤。

3. 气虚湿阻:参苓白术散。|

★【脱疽】概念:发于四肢末端,严重时指(趾)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

病因病机: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寒湿外伤为标,气血凝滞、经脉阻塞为主要病机。

临床表现: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多见,初期患肢末端发凉、怕冷、苍白、麻木,伴有间歇性跛行,继而疼痛剧烈,日久患指(趾)坏死变黑,甚至脱落。可分为三期:

一期(局部缺血期):患肢末端发凉、怕冷、麻木、酸痛,间歇性跛行。轻度肌肉萎缩,皮肤干燥,皮色变灰,皮温低于健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二期(营养障碍期):以上症状加重,出现静息痛,夜间痛甚,难以入睡,抱膝而坐,肌肉明显萎缩,皮肤干燥,汗毛脱落,皮肤苍白或潮红或紫红,患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三期(坏死期或坏疽期):足趾紫红肿胀、溃烂坏死,或足趾发黑、干瘪,呈干性坏疽。病程日久,患者可出现疲乏无力,不欲饮食、口干、消瘦、壮热神昏等。

根据肢体坏死范围可分为3级:一级坏疽局限于足趾或手指;二级局限于足跖部;三级发展至踝关节以上。

三种脱疽的临床鉴别: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糖尿病足

发病年龄

>40

>40

浅静脉炎

游走性

高血压

极少

大部分有

大部分有

冠心病

可有可无

血脂

基本正常

升高

多数升高

血糖、尿糖

正常

正常

血糖高、尿糖+

受累血管

小、中A

大、中A

大、微血管

1. 寒湿阻络:阳和汤。

2. 血脉瘀阻:桃红四物汤加炮山甲、地龙、乳香、没药。

3. 湿热毒盛:四妙勇安汤。

4. 热毒伤阴:顾步汤。

5. 气阴两虚:黄芪鳖甲汤。

相关资讯
医考会员培训注册
医学教育网网上辅导保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