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中医外科复习笔记(5)

http://www.ykbg.net/ 来源:原创 2015-03-12 06:05
临床特点:乳房局部出现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不易推动,常与皮肤粘连,出现病灶中心酒窝征,可伴有乳头溢液。后期出现疼

临床特点:乳房局部出现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不易推动,常与皮肤粘连,出现病灶中心酒窝征,可伴有乳头溢液。后期出现疼痛,皮肤呈橘皮样水肿、变色,乳头内缩或抬高,晚期肿块可溃烂。

特殊类型的乳癌:炎性癌、湿疹样癌。

治疗:原则上以手术治疗为主。

1. 肝郁痰凝: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

2. 冲任失调:二仙汤合开郁散。

3. 正虚毒炽:八珍汤。

4. 气血两亏:人参养荣汤。

5. 脾胃虚弱: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

6. 放、化疗后胃阴虚,出现口腔糜烂、牙龈出血,治以清养胃阴,方用益胃汤。

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方法。

肛门直肠疾病1. 肛门直肠是消化道的末端,直肠发生于内胚层,肛管发生于外胚层。

2. ★齿线:肛瓣与直肠柱的基底在直肠与肛管交界形成一条不整齐的交界线,齿线上下的组织结构明显不同,是临床上重要的标志线。

部位 齿线以上 齿线以下组织 粘膜 皮肤动脉供应 直肠上、下动脉 肛管动脉静脉回流 直肠上静脉丛回流入门静脉 直肠下静脉丛回流入下腔静脉神经支配 植物神经,无痛觉 阴部内神经,痛觉敏感淋巴回流 腹主动脉周围或髂内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或髂外淋巴结3. 解剖结构:肛直角、直肠瓣、直肠壶腹、齿线、肛门瓣、肛隐窝(肛窦)、直肠环。

4. ★直肠环:外括约肌的深、浅二部围绕直肠纵肌及肛门内括约肌并联合提肛肌的耻骨直肠肌,环绕肛管直肠连接处,组成的肌环。手术时将其切断会导致肛门失禁。

5. 直肠部位的血液供应来自4支动脉,直肠上动脉、直肠下动脉、肛门动脉及骶中动脉。肛门直肠部位有2个静脉丛,其一为齿线上的直肠上静脉丛,其二为齿线下的直肠下静脉丛。直肠上静脉丛和直肠下静脉丛在肛门白线附近互为交通,使门静脉系统与体静脉系统相通。门脉高压患者此处为一侧支循环通路,故门脉高压病人的内痔不宜手术结扎。

6. 常见病因:风、湿、燥、热、气虚、血虚。

7. 常见症状:便血、肿痛、脱垂、流脓、便秘、分泌物。

【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是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

【痔】概念: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分为外痔、内痔、混合痔。

[内痔]概念: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粘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和充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特点: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好发于截石位的3、7、11点处(母痔区)。

临床表现:便血(早期症状)、脱出、肛周潮湿瘙痒、疼痛(嵌顿、糜烂)、便秘。可分为I、II、III三期。

治疗:内治适用于I、II期等。

1. 风热肠燥:凉血地黄汤。

2. 湿热下注:脏连丸。

3. 气滞血瘀:止痛如神汤。

4. 脾虚气陷:补中益气汤。

其他疗法:插药疗法、注射法、结扎疗法。

[外痔]概念:发生于齿线以下,由痔外静脉丛扩大曲张或痔外静脉丛破裂或反复发炎纤维增生而成的疾病。分为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和结缔组织外痔。

* 结缔组织外痔:是急慢性炎症反复刺激,肛门缘皱壁皮肤发生结缔组织增生、肥大,痔内无曲张的静脉丛。痔质地柔软,无疼痛,无出血。一般不需治疗。

* 静脉曲张性外痔:痔外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在肛缘形成的柔软团块。以肛门坠胀不适为主要症状。一般不需内治。若染毒按湿热下注证治疗,方用萆薢化毒汤合活血散瘀汤。外治:用苦参汤熏洗,外敷黄连膏。手术治疗(静脉丛剥离术)。

* 血栓性外痔:痔外静脉破裂出血,血积皮下形成的血凝块。特点是肛门部突然剧烈疼痛,并有暗紫色血块,好发于截石位3、9点处。治疗按血热瘀结证,方用凉血地黄汤合活血散瘀汤。外治:苦参汤熏洗,外敷消痔膏,必要时进行血栓外痔剥离术。

[混合痔]概念:同一方位的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好发于截石位3、7、11点处,以11点处多见。

诊断:内外痔相连,无明显分界,括约肌间沟消失。

附:注射疗法:

分为硬化萎缩和坏死枯脱两种方法。目前普遍采用内痔硬化剂注射疗法。适应证:I、II、III期内痔,内痔兼有贫血者,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相关资讯
医考会员培训注册
医学教育网网上辅导保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