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复习笔记(3)
临床表现:多发于额前、颧、颊、鼻、口唇等部。初期粟米样脓头,逐渐红肿热痛,肿势范围3~6cm,根深坚硬,状如钉丁状,重者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中期肿势范围增大,浸润明显,疼痛加剧,脓头破溃,伴发热,口渴,便干溲赤;后期肿势局限,顶高根软溃脓,脓栓随脓外出,肿消痛止,身热渐退。该病病情变化迅速,容易造成毒邪走散。
治疗:清热解毒为大法,火毒炽盛宜凉血清热解毒。
a. 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b. 火毒炽盛: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
[手足部疔疮]内因脏腑火毒炽盛,外因手足部外伤染毒。
治疗:清热解毒为主,发于下肢者清热利湿。
a. 火毒凝结: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b. 热盛肉腐: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皂角刺、炙山甲。
c. 湿热下注:五神汤和萆薢渗湿汤。
[红丝疔](急性淋巴管炎)
发于四肢,皮肤呈红丝显露,迅速向上走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可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重者可内攻脏腑,发生走黄。
治疗:清热解毒,活血散瘀。
a. 火毒入络:五味消毒饮。
b. 火毒入营: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
[烂疔](气性坏疽)
临床表现:创伤史,患肢沉重包裹感,继而出现胀裂样疼痛,疮口周围皮肤高度水肿,紧张光亮,按之陷下不能即起,迅速成片,状如丹毒,皮色暗红。伴高热、寒战、头痛、烦躁、呕吐、面色苍白或神昏谵语。
治疗:清热泻火,利湿解毒,合营散瘀。
a. 湿火炽盛:黄连解毒汤合萆薢化毒汤。
b. 毒入营血: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
[疫疔](皮肤炭疽)
具有传染性。初期皮肤上小红色斑丘疹,奇痒不痛,全身轻微发热,继而成脓,肿胀,灼热,然后水疱干燥,形成暗红色或黑色坏死,坏死组织周围有成群小水疱,同时肿势散漫,软绵无根,淋巴肿大。
治疗:疫毒蕴结-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
【痈】概念: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特点: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热痛,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伴恶寒发热、口渴,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洪数,一般不会内陷。
治疗:清热解毒、合营消肿。
1. 火毒凝结:仙方活命饮。
2. 热盛肉腐: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
3. 气血两虚:托里消毒散。
外治:按一般阳证疮疡治疗,同总论。
★【有头疽】(痈,为西医病名,下同)
概念:发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特点:初期皮肤上粟粒样脓头,红肿热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范围超过9~12cm,大者可在30cm以上。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处。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消渴病患者,易内陷。发于项背部病情较重,不易透脓,易内陷。
治疗:
1. 火毒凝结: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2. 湿热壅滞:仙方活命饮。
3. 阴虚火炽:竹叶黄芪汤。
4. 气虚壅滞: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
控制血糖,广谱抗生素。
【发颐】(化脓性腮腺炎)
发于热病后期,多一侧发病,颐颌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全身症状明显,重者可内陷。
【丹毒】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多发于小腿、颜面部。发病急骤,初起恶寒发热、头痛骨楚、便秘溲赤、纳呆、苔薄白或薄黄,舌质红、脉洪数等全身症状。继而出现局部皮肤小片红斑,迅速蔓延成大片鲜红斑,边界清楚,高处皮肤,压之褪色,放手恢复。
【无头疽】(化脓性骨髓炎)
发生于骨与关节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走黄与内陷】(全身急性化脓性疾病)
为疮疡阳证疾病过程中,因火毒炽盛,或正气不足,导致毒邪走散,内攻脏腑的危候。继发于疔疮的称走黄;因疽毒或疔以外的其他疮疡引起的为内陷。
[走黄]特点:疮顶忽然凹陷,色黑无脓,肿势迅速扩散,边界不清,失去护场,皮色暗红,伴见心烦作燥、神识昏愦等七恶证。颜面疔疮、烂疔易走黄。
病因病机:火毒炽盛,毒入营血,内攻脏腑。
治疗:清热凉血解毒重剂。
1) 内治:
毒盛入血:犀角地黄、五味消毒、黄连解毒。
2) 外治:疮顶陷黑处用八二丹,盖金黄膏。
[内陷]疮疡阳证疾患过程中,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导致毒邪走散,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于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的疾病。
病因病机:根本原因在于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加之治疗不当或失时,以致正不胜邪,反陷入里,客入营血,内犯脏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