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物性肝病的研究进展(3)
从文献报道看,目前药物性肝病的治疗措施较为统一,而且若能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预后大多良好,但若延误诊治,病死率则升高。主要的治疗措施如下。
7.1 停用致病药物
一旦明确诊断立即停用有关药物。多数患者在停药后较短时间内能康复,但也有一些药物,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苯妥英钠等,停药后几周内病情仍可能继续加重并需要数月的时间才能康复。
7.2 促进体内药物清除
催吐、洗胃、导泻、活性炭吸附、利尿等,必要时需进行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Novak D[20]报告对10例对乙酰氨基酚导致肝损害患者采用肝透析系统治疗后,均痊愈。
7.3 支持治疗
卧床休息;高蛋白(无肝性脑病先兆时)、高糖、丰富维生素及低脂肪饮食;补充氨基酸、白蛋白、血浆或全血、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稳定机体内环境,促进肝细胞再生;严密监测肝功能;早发现和治疗感染、出血、肝性脑病、暴发性肝衰竭等并发症。
7.4 护肝退黄
当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升高或血浆白蛋白降低时,可酌情应用护肝退黄药物,如肌苷、葡醛内酯、门冬氨酸钾镁、考来烯胺、S-腺苷蛋氨酸、甘草甜素(强力宁)、茵栀黄注射液等。熊去氧胆酸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引起的胆汁淤积的疗效已在众多文献中得到肯定[21]。
7.5 肾上腺皮质激素
只有对于发病机制与超敏反应有关的肝肉芽肿患者,才可考虑短程适量使用激素治疗,能改善全身症状和肝功能,促进肉芽肿消散。
7.6 特效解毒药
主要的特效解毒药有乙酰半胱氨酸、谷胱甘肽、水飞蓟素、烟碱和甲硫氨酸等。乙酰半胱氨酸是惟一有效的对乙酰氨基酚中毒解毒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后10 h内接受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者效果最显著[22]。谷胱甘肽是体内最主要的抗氧化剂,常用于抗肿瘤药、抗结核药、抗精神失常药等引起的肝损害的辅助治疗。有报道表明,水飞蓟素、烟碱和甲硫氨酸对于甲氨蝶呤所致肝损害有潜在保护作用,但尚需更多的临床验证[23]。
7.7 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
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不仅可以部分弥补肝脏解毒功能而且可产生包括凝血因子在内的肝蛋白,甚至可提供部分代谢活性。对于药物所致的急性、亚急性肝衰竭,虽然人工肝支持治疗可以改善其临床症状,但能否缩短该病的自然进程,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来证实[24]。
7.8 肝移植
DILD导致的肝衰竭可进行肝移植。近10年来我国肝移植技术发展迅速,移植后1年生存率可达80%[25]。
7.9 中药治疗
疏肝柔肝,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8 预 防
从文献报道看,中药引起肝损害的因素包括药物本身的毒性,患者的生理、发病机理状态,使用不当和滥用、误用等不合理用药等。因此,为减少中药引起的肝损害,应采取如下的预防措施:①重视中草药的毒性,提高对中药肝损害的认识,不仅仅是针对医务工作者,同时对广大群众亦应加强宣传教育。②中药的管理应严格,完善和规范中药的生产、加工炮制方法、保存等标准。在剂量、疗程、配伍、给药途径等环节应有严格的规定,以防止因使用不当而致中毒。③)临床医生应严格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④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肝功能的变化。一旦发现皮疹、黄疸,应立即停药,并查肝功能。⑤对有药物性肝病病史的患者,应避免再度给予相同或化学结构相类似的药物(医学网搜集整理)。
9 存在问题与展望
随着众多医务工作者及医学专家对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病的重视和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药物性肝病的诱因、常见药物、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我们还应从以下方面继续加强研究和总结,以期使中药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加强单味中药、复方和中西药配伍的毒理研究和中药药品说明书的管理。目前,中药的毒理试验尚没有广泛开展,在中药(尤其是单味中药)的说明书亦没有明确说明其副作用。所以,中药容易被人们认为无不良反应而长期大量应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