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卷十
妇人之证,率与男子无殊,惟其经脉胎产三十六病,则与丈夫不同。其源流通塞,实资于调燮①,花萼长消,端赖于栽培。
降自后世,此义遂乖,伤②旸谷③之忽④寒,叹温泉之遽冱,泛桃花之巨浪⑤,决瓠子⑥洪波,乃使春华易蒌,秋实难成,胎伤卵破,女德无终,玉折兰摧,妇怨何极﹗仆本恨⑦人,痛心在目,作妇人解。
----------
①『调燮』调理也。
②『伤』《正韵》:“伤,痛也。”
③『旸(yáng阳)谷』日所出处。《书·尧典》:“分命义仲宅嵎夷,曰旸谷。”
④『忽』《尔雅·释诂》:“忽,尽也。”
⑤『桃花之巨浪』即桃花浪。“挑花浪”,即桃花汛。《杜工诗史补遗——春水》:“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⑥『瓠(hù户)子』地名。在河南濮阳县南,亦称瓠子口。汉武帝元光三年,河决于瓠子,漂害民居。
⑦『恨人』失意抱恨之人。《文选·恨赋》:“子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
----------
经脉根原
经脉者,风木之所化生也。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经》语。)男子应日,女子应月,月满则海水西盛,鱼脑充,蚌蛤实,经脉溢,月晦则海水东盛,鱼脑减,蚌蛤虚,经脉衰。月有圆缺,阴有长消,经脉调畅,盈缩按时,月满而来,月亏而止者,事之常也。
金主收敛,木主疏泄,金敛而木不能泄,则过期不来,木疏而金不能敛,则先期而至,收敛之极,乃断绝而不行,疏泄之甚,故崩漏而不止。木郁或中变为热,水郁则始终皆寒,其重者,亡身而殒命,其轻者,绝产而不生,非细故也。
其凝而不解者,水寒而木郁也。肾肝阴旺,经脉凝冱,既堙郁而腐败,乃成块而紫黑,调经养血之法,首以崇阳为主也。
盖经水之原,化于己土,脾阳左旋,温升而生营血,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也。(《灵枢经》语。)血藏于肝而总统于冲任,阴中阳盛,生意沛然,一承雨露,煦濡①长养,是以成孕而怀子。譬之于土,阳气冬藏,水泉温暖,春木发扬,冻解冰消,暖气升腾,故万物生焉。使冬无地下之暖,虽有阳和司令,亦成寒谷不生矣。
后世庸工,全昧此理,滋阴凉血,伐泻生阳,变膏腴之壤,作不毛之地,推后凋之木,为朝华之草。目击此风,良深永叹﹗仲景垂温经一法,吹邹子之暖律②,飘虞地之熏风③,古训昭然,来者当熟复而详味也。
----------
①『濡』原作“嚅”,音同之误,据闽本、蜀本、集成本改。
②『邹子之暖律』指邹衍吹律事。邹衍,战国·齐·临淄人。深观阴阳消息,著《终始》、《大圣》等篇,共十余万言。《汉书·艺文志》阴阳家著录《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皆不传。《列子·汤问》:“邹衍之吹律。”《注》:“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吹律暖之,而禾黍
滋也。“
③『虞地之熏风』虞,通“吴”。《诗·丝衣》:“不吴不敖。”《史记·孝武帝纪》作“不虞不敖。”地,原作“帝”,诸本均同,音同之误,据上下文义改。熏风,和风,指初夏之东
南风。虞地之熏风,吴地吹来的和暖之风。
----------
闭结
经脉闭结,缘于肝木之郁。血者,木中之津液也,木性喜达,木气条达,故经脉流行,不至结涩,木气郁陷,发生不遂,则经血凝滞,闭结生焉。
乙木既陷,甲木必逆,乙木遏陷,温气不扬,则生下热,甲木冲逆,相火不归,则生上热。经脉燔蒸而升降阻格,内无去路,则蒸发皮毛,泄而为汗。汗出热退,皮毛既阖而经热又作。热日作而血日耗,汗日泄而阳日败,久而困惫尪羸,眠食废损。人知其经热之盛,而不知其脾阳之虚,误以凉营泻热之药投之,脾阳颓败,速之死矣。其肝胆固属燥热,其脾肾则是湿寒,治当分别而调剂之,未可专用清凉也。
盖木生于水而长于土,乙木之温,即脾阳之左升也。水寒土湿,木气不达,抑郁盘塞,则经脉不通。以其生气失政而疏泄不行也,未有脾阳健运,木陷而血瘀者。其肝木之陷,咎在于脾,其胆木之逆,咎在于胃。己土不升,则戊土不降,中气莫运,故四维不转,非第肝胆之过也。若见其闭结,辄用开通,中气已亏,再遭攻下,强者幸生,弱者立毙,十全二三,甚非良法也。
桂枝丹皮桃仁汤
桂枝(三钱)芍药(三钱)丹皮(三钱)桃仁(三钱)甘草(二钱)茯苓(三钱)丹参(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上热,加黄芩。中寒,加干姜。中气不足,加人参。血块坚硬,加鳖甲、蟅虫。脾郁,加砂仁。
----------
崩漏
经脉崩漏,因于肝木之陷。肝木主生,生意畅遂,木气条达,则经血温升,不至下泄。生意郁陷,木气不达,经血陷流,则病崩漏。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