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四圣心源》卷八(4)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5-12-15 16:09
鼻病者,手太阴之不清也。肺窍于鼻,司卫气而主降敛。宗气在胸,卫阳之本,贯心肺而行呼吸,出入鼻窍者也。肺降而宗气清肃而鼻通,肺逆则宗气壅阻

  鼻病者,手太阴之不清也。肺窍于鼻,司卫气而主降敛。宗气在胸,卫阳之本,贯心肺而行呼吸,出入鼻窍者也。肺降而宗气清肃而鼻通,肺逆则宗气壅阻而鼻塞。涕者,肺气之熏蒸也。肺中清气,氤氲如雾,雾气飘洒,化为雨露,而输膀胱,则痰涕不生。肺金不清,雾气瘀浊,不能化水,则凝郁于胸膈而痰生,熏蒸于鼻窍而涕化。痰涕之作,皆由于辛金之不降也。

  肺金生水而主皮毛,肺气内降,则通达于膀胱,肺气外行,则熏泽于皮毛。外感风寒而皮毛闭秘,脏腑郁遏,内不能降,外不能泄,蓄积莫容,则逆行于鼻窍。鼻窍窄狭,行之不及,故冲激而为嚏喷。肺气熏腾,淫蒸鼻窍,是以清涕流溢,涓涓而下也。

  肺气初逆,则涕清,迟而肺气堙郁,清化为浊,则滞塞而胶黏。迟而浊郁陈腐,白化为黄,则臭败而秽恶。久而不愈,色味如脓,谓之鼻痈,皆肺气逆行之所致也。其中气不运,肺金壅满,即不感风寒而浊涕时下,是谓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素问》语。)肺气之郁,总由土湿而胃逆,胃逆则浊气填塞,肺无降路故也。

  桔梗元参汤

  桔梗(三钱)元参(三钱)杏仁(三钱)橘皮(三钱)半夏(三钱)茯苓(三钱)甘草(二钱)生姜(三钱)

  煎半杯,热服。

  治肺气郁升,鼻塞涕多者。

  五味石膏汤

  五味(一钱)石膏(三钱)杏仁(三钱)半夏(三钱)元参(三钱)茯苓(三钱)桔梗(三钱)生姜(三钱)

  煎半杯,热服。

  治肺热鼻塞,浊涕粘黄者。

  胃寒,加干姜。

  黄芩贝母汤

  黄芩(三钱)柴胡(三钱)芍药(三钱)元参(三钱)桔梗(三钱)杏仁(三钱)五味(一钱)贝母(三钱,去心)

  煎半杯,热服。

  治鼻孔发热生疮者。

  苓泽姜苏汤

  茯苓(三钱)泽泻(三钱)生姜(三钱)杏仁(三钱)甘草(二钱)橘皮(三钱)柴苏叶(三钱)

  煎半杯,热服。

  治鼻塞声重,语言不清者。

  ----------

  口病根原

  口病者,足阳明之不降也。脾主肌肉而窍于口,口唇者,肌肉之本也。(《素问》语。)脾胃同气,脾主升清而胃主降浊,清升浊降,则唇口不病,病者,太阴己土之陷而阳明戊土之逆也。阳明逆则甲木不降而相火上炎,于是唇口疼痛而热肿,诸病生焉。

  脾胃不病,则口中清和而无味。木郁则酸,火郁则苦,金郁则辛,水郁则咸,自郁则甘。口生五味者,五脏之郁,而不得土气,则味不自生,以五味司于脾土也。心主五臭,入肾为腐。心为火而肾为水,土者水火之中气,水泛于土则湿生,火郁于土则热作。湿热熏蒸,则口气腐秽而臭恶。

  太阴以湿土主令,阳明从燥金化气,脾病则陷,胃病则逆。口唇之病,燥热者多,湿寒者少,责在阳明,不在太阴。然阳明上逆而生燥热,半因太阴下陷而病湿寒,清润上焦之燥热而不助下焦之湿寒,则得之矣。

  甘草黄芩汤

  甘草(二钱)黄芩(二钱)茯苓(三钱)半夏(三钱)石膏(三钱)

  煎半杯,热服。

  治湿热熏蒸,口气秽恶者。

  贝母元参汤

  贝母(三钱)元参(三钱)甘草(二钱)黄芩(二钱)

  煎半杯,热嗽,徐咽。

  热甚,加黄连、石膏。

  治口疮热肿。

  桂枝姜苓汤

  芍药(四钱)桂枝(二钱)干姜(三钱)茯苓(三钱)甘草(二钱)元参(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脾胃湿寒,胆火上炎,而生口疮者。

  ----------

  舌病

  心窍于舌,舌者,心之官也。心属火而火性升,其下降者,胃土右转,金敛而水藏之也。胃逆而肺金失敛,则火遂其炎上之性,而病见于舌,疼痛热肿,于是作焉。

  火之为性,降则通畅,升则堙郁,郁则苔生,舌苔者,心液之瘀结也。郁于土,则苔黄,郁于金,则苔白,火盛而金燥,则舌苔白涩,火衰而金寒,则舌苔白滑,火衰而土湿,则舌苔黄滑,火盛而土燥,则舌苔黄涩。五行之理,旺则侮其所不胜,衰则见侮于所胜。水者,火之敌,水胜而火负,则苔黑而滑,水负而火胜,则苔黑而涩。凡光滑滋润者,皆火衰而寒凝,凡芒刺焦裂者,皆火盛而燥结也。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