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医师中医针灸学考试复习资料大全(8)
风邪留络-搜风通络,养血舒筋-止痉散40、百日咳:小儿感受百日咳杆菌引起的肺系传染病,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和痉咳末伴有较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为征。(初期感冒症状渐减轻而咳嗽反增;面目浮肿,目睛出血,舌系带溃疡等)。“顿嗽、顿呛,疫咳、天哮呛” .5岁以下最易发病。
主要病机:痰气交阻,肺气上逆。故治则:重在涤痰清火,泻肺降逆。(发现后及时隔离4-7周)
邪犯肺卫(初咳期):疏风祛邪,宣肺止咳-三拗汤;痰火阻肺-泻肺清热,涤痰镇咳-桑白皮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气阴耗伤(恢复期)-养阴润肺,益气健脾-肺阴亏虚用沙参麦冬汤,肺脾气虚用人参五味子汤
寄生虫病42、蛔虫病:以脐周疼痛、时作时止、饮食异常、大便下虫、或粪便镜检有蛔虫卵为征。(挖鼻、咬指甲、磨牙、面部白斑)
治则:驱蛔杀虫为主,辅以调理脾胃。“蛔得酸则安,得辛则伏、得苦则下”。
肠虫证-驱蛔杀虫,调理脾胃-使君子散;蛔厥证-安蛔定痛,继之驱虫-乌梅丸;虫瘕证-通腑散结驱蛔下虫-驱蛔承气汤
43、蛲虫病:以夜间肛门及会阴部奇痒并见到蛲虫为征。蛲虫色白,细小如线头,俗称“线虫”,《诸病……》首次提出蛲虫的命名。
治则:驱虫为主,常内服、外治结合——驱虫粉(使君子:大黄粉=8:1)
44、绦虫病:临床以腹痛、泄泻、饮食异常、乏力、大便排出绦虫节片为征(合并囊虫病者可扪及结节)。“寸白虫”。主因进食了含有囊尾蚴的生的或未煮熟的猪、牛肉所引起。 青壮年多见。
治则:驱绦下虫和调理脾胃。
绦虫踞肠-驱绦下虫-驱绦汤; 囊虫移行-毒杀虫体,结合涤痰息风、豁痰开窍、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囊虫丸
其它疾病
45、夏季热: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为征,集中在6、7、8三月。
暑伤肺胃-清暑益气,养阴生津-王氏清暑益气汤;上盛下虚-温补肾阳,清心护阴-温下清上汤
46、紫癜:以血液溢于皮肤、黏膜之下,出现瘀斑、压之不退色为征。“葡萄疫,肌衄,紫癜风”。
风热伤络-疏风散邪,清热凉血-连翘败毒散;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
气不摄血-健脾养心,益气摄血-归脾汤;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大补阴丸
47、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又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临床以持续发热、多形红斑、球结膜充血、草莓舌、颈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为特征。好发于婴幼儿。
卫气同病-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银翘散;气营两燔-清气凉营,解毒化瘀-清瘟败毒饮;
气阴两伤-益气养阴,清解余热-沙参麦冬汤
48、VD缺乏性佝偻病:
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肺固表-人参五味子汤;脾虚肝旺-健脾助运,平肝息风-益脾镇惊散
肾精亏损-补肾填精,佐以健脾-补肾地黄丸
一、舌诊(1)舌诊的内容①望舌质(舌体);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态②望舌苔;望苔质、苔色。
(2)正常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舌体柔软,活动自如,位置正中,台揩之不去,其下有根。
(3)望舌质(体)
1、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和灵动方面。
①有神:舌色鲜明,舌质滋润,舌体活动自如-主病轻,预后良好。
②失神:舌色晦暗,舌质柘涩,舌体活动欠灵-主病理,预后较差。
2、舌色:①淡白舌:虚证、寒证、气血两亏。
②红舌:热证。
③绛舌:外感温病热入营血,内伤阴虚火旺,血瘀。
④紫舌:热盛伤津,气血壅滞,寒凝血瘀。
⑤青舌:主寒凝阳郁,瘀血。
3、舌形:
o老舌:实证o嫩舌:虚证。
o胖大舌:因水淡痰饮,阻滞所致,舌淡白,胖嫩,苔水滑:脾胃湿盛虚浊相搏上渍。脾肾阳虚,舌质红,胖大,苔黄腻。
o肿胀:a、心脾有热,气血上壅引起的-舌鲜红,伴疼痛,肿胀b、邪热夹酒毒上壅-舌紫c、中毒致血液凝滞-毒紫晦暗。
o瘦薄: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o点舌:均为热毒炽盛,深入血点a、红点-主温毒、热毒、湿热。
b、白点:主脾胃气虚而热毒入冲,将糜烂。
c、黑点:主血热而气血壅滞。
o芒刺:热邪内结,邪热亢盛。
o痰斑:外感热入营血,内伤引起血瘀。
o裂纹:主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侵。
o光滑:胃气将绝之候,胃阴枯竭,胃气大伤。
o齿痕:主脾虚、气虚、湿盛。
o舌下络脉:将舌尖翘起,舌底脉细可见,舌系带两侧,当金津,玉液穴处,隐隐可见两条较粗的青紫色脉络。
o正常:脉络不粗,不分枝、瘀点。
oif舌下紫或紫黑小疱:肝郁失疏,痰血阻络。
oif络脉青紫且粗张:寒凝血瘀or痰热内阻(意义与青紫舌相似)。
4、舌态:
①强硬:内伤痰吐内阻,中风先兆。
②颤动:虚损、动风。气血两虚、热极动风。
③歪斜:中风or中风先兆。风邪中络or风痰阻络。
④痿软: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己极。
⑤吐舌:疫毒攻心或or正气己绝。
⑥弄舌:动风先兆或小儿智力障碍。
(4)望舌苔:
1、苔色:
白苔:表证、寒证。
黄苔:里证、热证灰苔:里热证、寒湿证。
黑苔:里证,热极,寒盛。
2、苔质:
厚苔:邪盛入里,痰饮食湿积滞薄苔:正常或主外感表证、内伤轻病。
润苔:正常,痰中津液未伤。
燥苔:热盛伤津或阴液亏耗,阳虚气不化津致燥气伤肺。
滑苔:寒,湿。
腐苔:食积,痰浊,内痈,湿热如糜。
腻苔:湿浊,痰饮,食积,湿热,顽痰。
①黄厚腻:痰热、湿热、暑湿、湿温、食滞、湿痰内、腑气不利。
②白滑腻:寒湿、湿浊。
③白腻:脾虚湿重。
④厚腻不滑:时邪夹湿。
⑤白腻不燥:自觉胸闷,脾虚湿重。
⑥白厚粘腻:口中发甜,脾虚湿热,所取上泛。
剥苔:①光剥苔:胃气将绝之候。
②地图舌:气阴不足,过敏体质③花剥苔:胃之气阴两伤。
二、脉诊1、诊脉方法①诊脉之前,先让病人休息片刻,室诊也要保持安静。
②体位:让患者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脘(手腕伸直)手心向上,在脘关节下面垫与布棕。松软的脉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