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内经》中气的涵义辨析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7-04-07 08:02
《内经》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讨论了气的涵义。既讨论了宇宙中存在的万物本原之气,又讨论了自然界的四时阴阳之

  《内经》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讨论了气的涵义。既讨论了宇宙中存在的万物本原之气,又讨论了自然界的四时阴阳之气,而更重要的,是讨论了人体内的气,即“人气”,并提出了人气与自然界之气、四时阴阳之气相通应的观点。《内经》中气的涵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气为宇宙本原之气。此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性物质,也是构成人类的物质元素,又称阴阳之气或天地之气。如:

  《阴阳应象大论》说:“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天元纪大论》说:“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至真要大论》说:“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

  《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本神》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2.气为四时之气。此气是指自然界的大气及其运动而产生的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变化,又称“六气”。它直接与人体内之气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的身体与精神要健康安怡,必须与四时之气的变化规律相适应。若违背了四时之气的变化规律,或六气变化过于剧烈,则可致百病丛生。如:

  《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生气通天论》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

  3.气为“人气”。“人气”即存在于人体的气。它由精生,或由吸进自然界的清气而化,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此气又称“一身之气”,分布于脏腑之中,则为脏腑之气;发挥抵抗和驱除病邪的作用,则为“正气”。此气与自然界的四时之气或六气相通应,随四时之气的变化而变化。如:

  《诊要经终论》说:“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阳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

  4.气为真气。真气禀受于先天,与谷气相合而存在于人体内,有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抵抗病邪侵袭和驱除病邪的作用,与《难经》所说的“原气”的概念相同。人要长寿,必须善于保养此气。但真气只是人气或一身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保卫机体和祛除病邪的作用来说,与“正气”相似,故古人又将其作为正气的代称。如:

  《刺节真邪》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

  《上古天真论》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八正神明论》说:“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则伤五藏。”

  《根结》说:“真气稽留,邪气居之也。”

  《邪客》说:“邪气得去,真气坚固。”

  《离合真邪论》说:“诛罚无过,命曰大惑,反乱大经,真不可复,用实为虚,以邪为真,用针无义,反为气贼,夺人正气,以从为逆,荣卫散乱,真气已失,邪独内著,绝人长命,予人夭殃……释邪攻正,绝人长命。”

  5.气为“形气”。人体之气,充塞于形体中,推动形体的运动,维持人体的生命进程。即所谓“气充形,形寓气。”气与形相得,虽病而易治。如:

  《玉机真藏论》说:“形气相得,谓之可治……形气相失,谓之难治。”

  《三部九候论》说:“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

  《阴阳应象大论》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