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裘沛然治疗慢性肾病经验之体会(3)
病案举例二:沈××,男,2004年10月14日初诊。诉其最近消瘦,疲劳乏力,腰酸头晕,面色发黑,食欲不振。追问病史,十年前曾经患慢性肾炎,痊愈后从未作过检查。嘱其检查肾功能、血液常规及小便常规。结果:尿素氮8.5mmol/L,肌酐164μmol/L, 小便常规示蛋白(++),血液常规基本正常。血压140/95mmHg,诊舌苔白腻,脉搏弦滑。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治拟补肾摄精,祛毒泄浊法。处方:黄芪30g,党参15g,苍白术各12g,仙茅12g,仙灵脾15g,女贞子15g,楮实子15g,米仁根30g,黄柏12g,土茯苓30g,车前子15g,六月雪30g,玉米须15g,泽泻12g,制大黄12g,益母草15g.
2004年10月28日二诊:药后证情无进退,食欲稍振,大便每天2~3次,诊舌苔薄白腻,舌下络脉微见瘀紫色,脉搏弦滑。证属痼疾,当守法恒心调治,缓缓图功。处方:黄芪30g,丹参15g,党参15g,炒白术12g,红花6g,桃仁12g,仙灵脾15g,女贞子15g,楮实子15g,米仁根30g,黄柏12g,土茯苓30g,六月雪30g,玉米须15g,苏叶15g,制大黄12g.上方加减治疗2月,复查小便常规基本正常,尿素氮6.5mmol/L,肌酐142μmol/L,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舌苔薄腻,脉弦滑,血压140/90mmHg.继续以补肾理泄法化裁,其中血压升高时,加用珍菊降压片每次1片,每天2~3次;腰酸头晕,加杜仲、桑寄生、怀牛膝、天麻、杞子、熟地、山茱萸等;食欲不振,加陈皮、制半夏、炒谷麦芽、佛手等;大便不通,加生大黄或土大黄;浮肿加茵陈、车前子、河白草、汉防己、地栗梗等;泄瘀浊毒,加参三七、泽兰、漏芦、白蔹等。3年治疗随访中,曾经有多次反复,目前各种化验基本正常,自觉症状消失,现在仍在维持治疗中。
体会: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中医关格、虚劳、癃闭、肾风等范围,病机的关键在于肾功能的虚损,使机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及调节方面出现紊乱。先生主张以补肾理泄法治疗慢性肾衰,并创制了“补肾理泄汤”,临床用之,屡试不爽。我通过认真学习先生辨证用药的经验以及临床实践的观察,慢性肾衰又称为“尿毒症”,病机的要点是“衰”与“毒”。前者为本,后者为标。“衰”可以分为肾阴衰和肾阳衰:“毒”包括湿热毒、寒湿毒和瘀浊毒。因此补肾理泄法中,补肾分为补肾(脾)阳虚和补肾(肝)阴虚,前者应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仙茅、仙灵脾、菟丝子、巴戟天、附子、肉桂等,后者应用女贞子、杞子、熟地、山茱萸、龟甲、制首乌、冬虫夏草或成药金水宝等。理泄分为泄湿热毒、泄寒湿毒和泄瘀浊毒,其中泄湿热毒应用大黄、黄柏、土茯苓、茵陈、车前子、六月雪、玉米须、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泄寒湿毒应用苍白术、制半夏、草豆蔻、桂枝、干姜、猪苓、泽泻、制大黄、厚朴等;泄瘀浊毒应用桃仁、红花、赤芍、丹参、参三七、土大黄、益母草、泽兰、漏芦、白蔹等。临床应用时又不可拘泥,因为慢性肾衰不仅虚实相兼,而且寒热兼夹,故当随机灵活配伍,才能取得满意疗效(医学网搜集整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