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内经》对瘟疫与运气关系的认识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6-01-15 15:43
【摘要】瘟疫是烈性传染病,造成传播的根本原因固然是各种生物体,但气候、气化可以影响传播过程。本文通过对

【摘要】 瘟疫是烈性传染病,造成传播的根本原因固然是各种生物体,但气候、气化可以影响传播过程。本文通过对《素问遗篇》进行分析,探讨五运与瘟疫的关系,主要是上下气运位置相错,“上下失守”,“地不奉天”,最容易导致气候异常,有利瘟疫发生,且其气化作用还有一个累积、叠加,再蓄势待发的可能,在三年后可能演发为大疫流行。再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分析六气与瘟疫的关系,指出六气环周的某些阶段,随着气化递迁、客主加临,出现德政令变、气候异常,形成疫病流行的时空环境,并将重大疫病暴发与流行的年份、节气、气候、气化等因素相联系。希冀本文对瘟疫的防治研究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内经 瘟疫 运气

瘟疫是烈性传染病,由天地暴戾之气疫毒所致,可以在短时间内造成人群大面积的死亡。无论古今中外,瘟疫始终是人类健康的最大天敌,造成瘟疫传播的根本原因肯定是各种生物体,诸如细菌、病毒等等,然而这些生物体在产生、繁殖、传播、侵入人体乃至瘟疫形成的整个过程中,就决不仅仅是生物体的本身因素在起作用,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此过程,而气候、气化等因素就是其中重要影响因子之一。运气学说的核心理论是气化理论,着重揭示宇宙运动、气化以及生物体生长发展变化的宏观整体关系。自然界中人体,以及各种生物体无不处在天地气化之中。运气学说认为,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变化,会对人体、以及生物体(如细菌、病毒)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使人类在某些时段、某些气候条件下产生不同的瘟疫。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30多种病种,绝大多数与气候有着鲜明的相关性。《内经》中已经有运气与瘟疫关系的论述,探讨这部分内容,将有助于了解在五运六气环周的某些阶段,随着岁运递迁、客主加临,变异、胜复、郁发,出现德政令变、气候常异、万物荣枯,形成疫病流行的时空环境,重大疫病可能在什么年份、什么节气、怎样的气候、气象的条件下容易暴发。

五运变化与瘟疫的关系

《内经》中已经有瘟疫名称的记载,如“霍乱”、“大风”(麻风)、“温病”、“温厉”、“大厉”、“疟”、“黄疸”等等。《素问·刺法论》中阐述的瘟疫非常明确地显示出烈性传染病的特点,即传播迅速,病状相似,“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所谓“五疫”即木疫、火疫、土疫、金疫、水疫,又称为“五疠”,“疫之与疠,即是上下刚柔之名也,穷归一体也。”

有关瘟疫的发生与五运气候异常变化相关的论述,在《内经》中主要见于《素问遗篇·刺法论》和《素问遗篇·本病论》,尽管此二篇是后人补入,但其中的理论可供思考。

按照这二篇的认识,疫病的发生主要多见于那些五运和六气之间的阴阳刚柔关系失调的年份。比如,上一年的司天之气不退位,中运的胜气强盛,使上下气运的位置相错,“上下失守”, “地不奉天”。

以壬午年为例,《本病论》载:“假令壬午阳年太过,如辛巳天数有余者,虽交后壬午年也, 厥阴犹尚治天,地己迁正,阳明在泉,去岁丙申少阳以作右间,即天厥阴而地阳明,故地不奉天者也。”

《刺法论》也曰:“假令壬午,刚柔失守 上壬未迁正,下丁独然,即虽阳年,亏及不同 ,上下失守。”

此二段经文的大意为:假如壬午年的运气之间的阴阳刚柔关系失调, 丁(阴木)壬(阳木)之间不能呼应相招,而上一年的司天之气(指辛巳年的司天之气厥阴风木)未退位,中运的胜气(指燥气, 金克木)出现,这样上下气运的位置相错,“上下失守”,气候表现为“金行燥胜,火化热复”,气候燥热,此为“地不奉天”。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容易发生“民病夭亡,脸肢府黄疸满闭”的疫病,类似于病毒性肝炎等的流行。

问题还不至于此,这些异常运气的气化作用还有一个累积、叠加,再蓄势待发的可能,在三年后可能演发为大疫流行,如上述的壬午年,“后三年化疠,名曰木疠,其状如风疫”,也即到甲申或乙酉年还有大的疫病发生。尽管原文没有描述木疠或风疫的症状,但根据《内经》之义,当指肝的瘟疫,应具有“筋骨并辟”、“肉篑”、“目视螳”、“掉眩”、“巅疾”、“胁痛”、“吐甚”、“善暴僵仆”等肝的病证特点。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