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四圣心源》卷七(4)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5-12-15 12:01
肾主蛰藏,相火之下秘而不泄者,肾藏之也。精去则火泄而水寒,寒水泛滥,浸淫脾土,脾阳颓败,则湿动而寒生。故好色之家,久而火泄水寒,土湿阳亏

  肾主蛰藏,相火之下秘而不泄者,肾藏之也。精去则火泄而水寒,寒水泛滥,浸淫脾土,脾阳颓败,则湿动而寒生。故好色之家,久而火泄水寒,土湿阳亏,多病虚劳,必然之理也。水土寒湿,不能生长木气,乙木遏陷,则生下热。土木合邪,传于膀胱,此疸病所由生也。

  其湿热在于肝胆,湿寒在于脾肾。人知其阴精之失亡,而不知其相火之败泄,重以滋阴助湿之品,败其脾肾微阳,是以十病九死,不可活也。

  甘草茵陈汤

  茵陈(三钱)栀子(三钱)大黄(三钱)甘草(三钱,生)

  煎大半杯,热服。

  治谷疸,腹满尿涩者。

  服后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茵陈五苓散

  白术桂枝猪苓茯苓泽泻

  等分,为散,每用五钱,调茵陈蒿末一两,空腹米饮和服一汤匙,日三服。多饮热汤,取汗。

  治日暮寒热者。

  硝黄栀子汤

  大黄(四钱)芒硝(三钱)栀子(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

  治汗出腹满者。

  栀子大黄汤

  栀子(三钱)香豉(三钱)大黄(三钱)枳实(三钱)

  煎一杯,热分三服。

  治酒疸,心中懊憹热疼,恶心欲吐者。

  元滑苓甘散

  元明粉滑石甘草茯苓

  等分,为末,大麦粥汁和服一汤匙,日三服。

  治色疸,额黑身黄者。

  服后病从大小便去,尿黄粪黑,是其候也。

  色疸,日晡发热恶寒,膀胱急,小便利,大便黑溏,五心热,腹胀满,身黄,额黑,此水土瘀浊之证,宜泻水去湿,通其二便。仲景用硝矾散,硝石清热,矾石去湿。此变而为滑石、元明粉,亦即硝矾之意。用者酌量而通融之,不可拘泥。

  黄疸之家,脾肾湿寒,无内热者,当用姜、附、茵陈,不可误服硝黄也。

  ----------

  暍病根原

  暍病者,暑热而感风寒也。热则伤气,寒则伤形,《素问·通评虚实论》: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以寒性敛闭,暑性疏泄,寒闭其形而皮毛不开,是以气盛而身寒,暑泄其气而腠理不阖,是以气虚而身热。暍病则伤于暑,而又伤于寒者也。

  盛暑汗流,元气蒸泄,披清风而浴寒水,玄府骤闭,(《素问》:玄府者,汗孔也。)里热不宣,故发热恶寒,口渴齿燥,身重而疼痛,脉细而芤迟也。盖气不郁则不病,虽毒热挥汗,表里燔蒸,筋力懈惰,精神委顿①,而新秋变序,暑退凉生,肺府清爽,精力如初,不遇风寒,未尝为病。及热伤于内,寒伤于外,壮火食气,而腠理忽敛,气耗而热郁,于是病作也。

  汗之愈泄其气,则恶寒益甚。温之愈助其火,则发热倍增。下之愈亡其阳,则湿动木郁,而淋涩弥加。法当补耗散之元气而不至于助火,清烦郁之暑热而不至于伐阳。清金而泻热,益气而生津,无如仲景人参白虎之为善也。

  人参白虎汤

  石膏(三钱)知母(三钱)甘草(二钱)粳米(半杯)人参(三钱)

  米熟汤成,取大半杯,热服。

  ----------

  ①『委顿』极度疲困也。《新唐书·韩愈传》:“势不支久,必自委顿。”

  ----------

  霍乱根原

  霍乱者,饮食寒冷而感风寒也。夏秋饮冷食寒,水谷不消,其在上脘则为吐,其在下脘则为泄。或吐或泄,不并作也,一感风寒,皮毛闭寒,而宿物陈菀壅遏,中气盛满莫容,于是吐泄并作。

  其吐者,胃气之上逆,其泄者,脾气之下陷。胃土之逆者,胆木之上逼也,脾土之陷者,肝木之下侵也。盖中气郁塞,脾胃不转,不能升降木气,木气郁迫,而克中宫,刑以胆木则胃逆,贼以肝木则脾陷也。肝胆主筋,水土寒湿,木气不荣,是以筋转。

  吐泄无余,寒瘀尽去,土气渐回,阳和徐布,中气发扬,表邪自解。若其不解,外有寒热表证,宜以麻桂发之,而温以理中、四逆之辈。表寒既退,而脏腑松缓,痛泄自止。若其不能吐泄,腹痛欲死,可用大黄附子,温药下之,陈宿推荡,立刻轻安。病在火令,全属寒因,是以仲景立法,率主理中、四逆。变通理中、四逆之意,则病有尽而法无穷矣。倘泥时令而用清凉,是粗工之下者也。

  桂苓理中汤

  人参(一钱)茯苓(二钱)甘草(二钱)干姜(三钱)桂枝(三钱)白术(三钱)砂仁(二钱)生姜(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吐不止,加半夏。泄不止,加肉蔻。外有寒热表证,加麻黄。转筋痛剧,加附子、泽泻。

  ----------

  痎疟根原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