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复习资料(2)
一 内治法的三个总则:消法 托法 补法消法:是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不使邪毒结聚成脓,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托法: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法则补法:就是用补养的药物,恢复其正气,助养其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的治疗法则
二 内治法的具体应用(代表方)
(1)解表法——辛凉解表方如银翘散或牛蒡解肌汤。辛温解表方如荆防败毒散、万灵丹(2)通里法——攻下法方,如大承气汤、内疏黄连汤、凉隔散;润下法,如润肠汤(3)清热法——清热解毒方,如五味消毒饮;清气分之热方,如黄连解毒汤;清血分之热方,如犀角地黄汤、清营汤;养阴清热方,如知柏地黄丸;清骨蒸潮热方,如清骨散(4)温通法——温经通阳方,如阳和汤;温经散寒方,如独活寄生汤(5)祛痰法——疏风化痰方,如牛蒡解肌汤合二陈汤;清热化痰方,如清咽利膈汤合二母散;解郁化痰方,如逍遥散合二陈汤;营养化痰方,如香贝养荣汤(6)理湿法——燥湿运脾法,如平胃散;清热利湿方,如二妙丸、萆薢渗湿汤、五神汤、龙胆泻肝汤等(7)行气法——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方,如逍遥散、清肝解郁汤;理气解郁、化痰软坚方,如海藻玉壶汤、开郁散(8)合营法——活血化瘀方,如桃红四物汤;活血逐瘀方,如大黄螫虫丸(9)内托法——透托方,如透脓散;益气托毒方,如托里消毒散;温阳托毒方,如神功内托散(10)补益法——益气方,如四君子汤;养血方,如四物汤;气血双补方,如八珍汤;滋阴方,如六味地黄丸;助阳方,如桂附八味丸或右归丸(11)调胃法——理脾和胃方,如异功散;和胃化浊方,如二陈汤;清养胃阴方,如益胃汤第二节 外治法外治法是运用药物、手术、物理方法或使用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患部或病变部位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第六章:药物疗法
1 膏药:是按配方用若干药物浸于植物油中煎熬,去渣存油,加入黄丹再煎,利用黄丹在高热下发生物理变化凝结而成的制剂适应证:一切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各个阶段,均可应用
2 油膏: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现称软膏适应证:适用于肿疡、溃疡,皮肤病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以及肛门病等
3 草药适应证:一切外科疾病之阳证,具有红肿热痛者;创伤浅表出血;皮肤病的止痒;毒蛇咬伤等均可应用
4 掺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其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部位,谓之掺药适应证:(1)消散药——适用于肿疡初起而肿势局限尚未成脓者(2)提脓祛腐药——凡溃疡初期,脓栓未溶,腐肉未脱,或脓水不净,新肉未生的阶段,均宜使用(3)腐蚀药——凡肿疡在脓未溃时;痔疮、瘰疬、赘疣、息肉等病;溃疡破溃以后,疮口太小,引流不畅;疮口僵硬,腐肉不脱等妨碍收口时均可使用(4)祛腐生肌药——溃疡日久,腐肉难脱,新肉不生;或腐肉已脱,新肉不长,久不收口者(5)生肌收口药——凡溃疡腐肉已脱、脓水将尽时,均可使用(6)止血药——适用于溃疡或创伤出血,凡属于小络损伤而出血者,可以使用(7)清热收涩汤——适用于一切皮肤病急性或亚急性皮炎而渗液不多者(8)酊剂——一般用于疮疡未溃及皮肤病(9)洗剂——一般用于急性、过敏性皮肤病,如酒齄鼻和粉刺等二、手术疗法切开法(2种适用此种方法的病症及其应用原则):切开法就是运用手术刀把脓肿切开,以使脓液排出,从而达到疮疡毒随脓泄、肿消痛止、逐渐向愈的目的
1、疖脓成宜切开排脓,九一丹、太乙膏盖贴;深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用生肌散、白玉膏收口蝼蛄疖宜作十字形切开,如遇出血,可用棉垫加多头带缚扎以压迫止血。若有死骨,待松动时用镊子钳出。可配合垫棉法,使皮肉黏连而愈合
2、有头疽酿脓期,以八二丹掺疮口,如脓水稀薄而带灰绿色者,改用七三丹,外敷金黄膏。待脓腐大部脱落,疮面渐结,改掺九一丹,外敷红油膏。若脓腐阻塞疮口,脓液蓄积,引流不畅者,可用五五丹药线或八二丹药线多枚分别插入疮口,蚀脓引流。或用棉球蘸五五丹或八二丹,松松填于脓腔以祛腐。若查疮肿有明显波动感,可采用手术扩创排毒,作+或++字形切开,务求脓泄畅达。如大块坏死组织一时难脱,可分次祛除,以不出血为度。切开时应注意尽量保留皮肤,以减少愈合后疤痕形成。
第七章 疮疡第一节 疖疖是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辨证论治: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