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中医外科疾病命名与分类释义

http://www.ykbg.net/ 来源:原创 2015-03-12 05:13
第一节疾病命名历代中医外科著作颇多,各家所载外科疾病的病名,由于地区不同,方言各异,致使病名不统一,同

第一节 疾病命名

历代中医外科著作颇多,各家所载外科疾病的病名,由于地区不同,方言各异,致使病名不统一,同一性质的疾病因所患部位、阶段、形态等不同而有几个病名,有时一个病名又包括多种性质的疾病。外科疾病名目虽然繁多,但从它的命名依据来看,一般是根据疾病的发病部位、穴位、脏腑、病因、症状、形态、颜色、疾病特性、范围大小、是否传染等命名,有一定规律可循。

以部位命名者,如颈痈、脐痈、颧疗、乳痈、背疽、手发背;

以穴位命名者,如人中疗、委中毒、环跳疽;

以脏腑命名者,如肠痈、肺痈;

以病因命名者,如冻疮、水火烫伤、破伤风、毒蛇咬伤、漆疮;

以症状命名者,如红丝疗、麻风、黄水疮、瘰疬、乳头破碎;

以形态命名者,如岩、蛇头疔、蝼蛄疖、缠腰火丹、酒渣鼻、鹅掌风;

以颜色命名者,如白癜风、丹毒、白疤;

以疾病特性命名者,如小的为疖,大的为痈,更大的为发;

以传染性命名者,如疫疗。

第二节 分类释义

《灵枢·痈疽》篇首将外科疾病的分类以痈疽概之,并以脏腑隶之。后人又以疮疡两字概括一切外科疾病,且以病变在皮、肉、脉、筋、骨的不同,来分别表里阴阳;又依据疮疡的发病过程分为肿疡、溃疡,未溃的疮疡统称肿疡,已溃的疮疡统称溃疡。这样的分类笼统、不实用。直至隋·《诸病源候论》以疾病的病因、病理、性质归类,才使疾病的分类渐趋合理。

一、总纲类

疡有时也称为外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所以古代称外科为疡科,外科医生为疡医。

疮疡广义的说,是一切体表外科疾病的总称;狭义的说,是指感染因素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病。

肿疡指一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指一切外科疾病中溃破的疮面。

二、疮疡类

痈分外痈、内痈两大类。外痈是指生长于体表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局部红肿热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一般范围在6—9an者。内痈是指生长于脏腑内的脓肿,如肝痈、肺痈、肠痈。

有头疽初起即有粟米状脓头,红肿热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溃破之后,状如蜂窝,范围常超过9crnl)2上,甚至逾30cra者。

发病变范围较痈为大,初起在皮下疏松的部位,突然红肿蔓延成片,灼热疼痛,红肿以中心最为明显,四周较淡,边缘不清,3—5日皮肤湿烂,随即变黑腐溃,或中软不溃,伴见明显的全身症状。

疖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局部红肿热痛,但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范围在3cm以内,易成脓,易破溃,出脓即愈。

疔《黄帝内经》曰:“膏粱之变,足生大丁。”此丁与疔同,泛指一切体表疮疡发病迅速而危险性较大者。但目前临床上所称的疔是指发病在颜面、手足等部位,病势急剧,易迅速蔓散,可造成损筋伤骨,甚或引起走黄危险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无头疽发于骨骼及关节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因病变部位较深,患部漫肿,皮色不变,疼痛彻骨,难消,唯溃,难敛,溃后多损伤筋骨,如附骨疽(化脓性骨髓炎)、环跳疽(化脓性关节炎)。

流注流者,行也;注者,住也。流注是由他处病灶的毒邪,随血流扩散到肌肉深部停住,发生的转移性、多发性脓肿。初起漫肿微痛,结块不甚显著,皮色如常,发无定处,此处未愈而他处又起,容易走窜,即西医所称的多发性、转移性肌肉深部脓肿。

丹毒皮肤突然变赤,如丹涂脂染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起病突然,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部皮肤掀红肿胀,并迅速向四周蔓延,或间有大小不等的水疱,有时边消退,边发展,经治疗后一般在数日内治愈而他处又起。且易复发。

走黄由于疗毒走散人血、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化脓性感染。一般以颜面部疔疮合并走黄者最为多见。

内陷体虚之人生疮疡,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传脏腑而引起的全身性化脓性感染。除疗疮毒邪走散人血称为走黄外,其他疮疡引起毒邪内传脏腑者称为内陷。临床上因有头疽并发者多见,故又称疽毒内陷,并因其发生在有头疽的各个阶段,又分为火陷、于陷、虚陷。

瘰疬因其结核累累如串珠状,故称瘰疬。发病多在颈侧、腋下、乳房、腹股沟等部位。病变表现为结块成核状,性质为阴证,与痨证有关,即西医所称的淋巴结结核。

流痰好发于骨和关节间,起病缓慢,化脓亦迟。溃后流脓清稀,或夹有败絮样(干酪样)物质,不易愈合,每多损伤筋骨而造成残疾,即西医所称的骨关节结核。

相关资讯
医考会员培训注册
医学教育网网上辅导保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