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复习资料(3)
泄泻概念:是因感受外邪,或饮食所伤,致脾失健运,传导失司,水湿清浊不分,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则泻出如水样为特征的病症。
治疗原则:运脾祛湿。
噎膈病机:食道狭窄,津液干枯。
治疗原则:开郁理气,滋阴润燥。
第五章 肝胆病证(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肝胆湿热)
黄疸辨湿热轻重:热重于湿者,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恶心呕吐,小便短少黄赤,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数;而湿重于热者,身目俱黄,其色不如热重者鲜明,头重身困,胸脘痞满,恶心呕吐,便溏,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
治疗:黄疸早期主要是湿热、疫毒、寒湿为患,故当祛邪以消除病源,通过清热、解毒、利湿、温化,给邪以出路。通利小便是祛除湿邪的主要出路,故祛湿利小便是治疗黄疸的重要方法。
胆胀概念:胆胀是指胆腑气机通降失常所引起的以右胁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基本病机:胆腑气机通降失常。
病位:在胆腑,与肝胃关系最为密切。
症候特征:右上腹胀满疼痛,反复发作。
治疗原则:疏肝利胆,和降通腑(理气通降)。
第六章 肾膀胱病证(肾气不固、肾阳虚衰、阳虚水泛、阳虚火旺、膀胱湿热)
淋证概念:是因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致的以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痈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分类:热淋、气淋、血淋、膏淋、石淋、劳淋六种病因:1.膀胱湿热2.脾肾亏虚3.肝郁气滞病机: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
治疗: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初起湿热茁蕴结,以致膀胱气化失司者属实,治宜清热利湿通淋,佐以行气;病久脾肾两亏,膀胱气化无权者属虚,治宜培补脾肾;虚实夹杂者,宜标本兼治;并根据各个淋证的特征,或参以止血,或配以排石,或佐以泄浊等。
临床分:膀胱气化失司引起的证候;各种淋证的特殊症状。
阳痿概念:是指青壮年男子,由于虚损、情志失调或湿热下注等原因,致使宗筋弛纵,引起阴茎痿软不举,或临房举而不坚,影响正常性生活的病症。
关格病机:脾肾阴阳衰败,气化不利,浊毒内蕴。
遗精病机:精关不固,精液不藏治疗:首先应分清虚实。实证以清泄为主;虚证予补肾固精,分别采用滋养肾阴及温补肾阳的治法。
第七章 气血津液病证(气虚、气郁、气滞、气逆、血虚、血瘀、津伤化燥)
郁证郁病的病因是情志内伤,其病理变化与心、肝、脾有密切关系。初病多实,以六郁见证为主,其中以气郁为病变的基础。病久则由实转虚,引起心、脾、肝气血阴精的亏损,而成为虚证类型。临床上虚实互见的类型亦较为多见。
郁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或时作悲伤哭泣。
郁病可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实证类型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治疗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
气郁化火者,理气解郁配合清肝泻火;气郁夹痰,痰气交阻者,理气解郁配合化痰散结;气病及血,气郁血瘀者,理气解郁配合活血化瘀;兼有湿滞者,配合健脾燥湿或芳香化湿;夹食积者,配合消食和胃。虚证宜补,针对病情分别采用养心安神、补益心脾、滋养肝肾等法。虚实互见者,则当虚实兼顾。
汗证概念: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
病因病机:肺气不足,营卫不和,心血不足,阴虚火旺,邪热郁蒸等,导致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汗液外泄失常是形成自汗或盗汗的基本病机。
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其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
治疗: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上中下消有侧重润肺、养肺(胃)、益肾之别。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