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细菌性痢疾的中医辩证分型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5-11-14 19:00
【概述】细菌性痢疾(又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本病夏秋多见。主要症状特征有全身中

细菌性痢疾(又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本病夏秋多见。主要症状特征有全身中毒症状、发热、腹痛、腹泻、排脓血样便、里急后重等。临床分急性(又分普通型、轻型和中毒型三种)、慢性(又分慢性迁延型、慢性隐匿型、急性发作型三种)二期。细菌性痢疾属中医的“痢疾”、“滞下”等范畴(医学网搜集整理)。

【病因病理】

本病的病位在肠,与脾、胃、肠、肾等脏腑有关。

细菌性痢疾的发病主要是感受湿热疫毒。其诱因可以由饮食不洁,病邪随之而入。湿热疫毒侵袭机体,损伤脾胃,湿热积滞郁蒸肠中,气机不畅,运化失司,气血阻滞,热毒壅盛,互相搏结,化为脓血,而成痢疾。若因脾胃受伤,中阳被遏,湿从寒化,则成寒湿之痢。若因平素脾肾虚弱,病邪留恋不去,每成久痢不愈之症,常呈虚实夹杂之象。

【诊断要点】

1.本病常在夏秋流行。

2.急性期病人多有发热、腹痛、腹泻、排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慢性期病人常反复迁延或为诱因引起急性发作。中毒型患者可有高热、昏厥、神萎等症,且常在腹痛腹泻之前出现。

3.在急性期患者血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中度增加。

4.粪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粪便培养可获致病菌,是确立诊断的依据。

辩证分型

1.湿热痢症状:腹部疼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赤白、黏冻或脓血,肛口灼热,小溲短赤,可有发热,恶寒,头痛,也可见壮热,烦渴。舌苔黄腻,脉象滑数。多见于典型的急性菌痢。

证候分析:湿热之邪壅滞肠中,气机不畅,传导失司,故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湿热熏蒸肠道,脉络受伤,气血瘀滞,化为脓血,则见下痢赤白、黏冻或脓血;湿热下注测肛口灼热、小搜短赤;兼有表热证可有发热、恶寒、头痛,里热甚则有壮热、烦渴;舌苔黄腻、脉象滑数为湿热蕴蒸之象。

2.寒湿痢症状:下痢赤白黏冻,白多赤少,伴有腹痛拘急,里急后重,口淡乏味,院闷不渴,头重身困,也可有恶寒微热,身痛无汗。舌苔白腻,脉象濡缓。多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

证候分析:寒湿滞留肠中,气机阻滞,故见下痢、腹痛拘急、里急后重;寒湿伤于气分,则下痢赤白黏冻、白多赤少;寒湿中阻,运化无权,故口淡乏味。

脘门不渴、头重身困;兼有表寒证可有恶寒微热、身痛无汗;舌苔白腻、脉象濡缓是为寒湿内盛之象。

3.疫毒痢症状:起病急骤,剧烈腹痛,后重转甚,下痢脓血,多紫红色,或呈血水状,壮热口渴,头痛烦躁,胸满不食,呕吐恶心,甚则昏迷痉厥,四肢厥冷,面色青灰。舌红线,苔黄燥,脉滑数。多见于急性中毒性菌痢。

证候分析:感受疫毒之邪测起病急骤;热毒壅滞肠道,气机不畅,故剧烈腹痛、后重转甚;热毒熏灼肠道,损伤气血,故下痢脓血、多紫红色、或呈血水状;热盛伤津,则壮热口渴;热扰于上则头痛;热扰心神则烦躁;热毒阻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司,故胸满不食、呕吐恶心;热毒蒙蔽清窍,可有昏迷痉厥;热毒伤阴,阴损及阳,故有四肢厥冷、面色青灰;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是为疫毒灼盛之象。

4.虚寒痢症状:久痢不愈,痢下稀薄,带有白冻,时发时止。腹部隐痛,喜温喜按,口淡不渴,食少神疲,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虚或沉细。多见于慢性迁延性菌痢。

证候分析:久痢不愈,脾胃虚寒,寒湿流滞肠中,故见痢下稀薄、带有白冻、时发时止、腹部隐痛、喜温喜按、口淡不渴、食少神疲;脾阳不振,不能温运四肢,故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虚或沉细乃脾胃虚寒之象。

5.虚热痢症状:痢下赤白,日久不愈,脓血稠黏,或下鲜血,腹痛隐隐,虚坐努责,午后潮热,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多见于慢性迁延性菌痢。

证候分析:久痢不愈,伤及阴血,故痢下赤白、脓血稠黏、或下鲜血、腹痛隐隐;阴津亏耗,虚热内生,则虚坐努责、午后潮热、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乃阴虚内热之象。

6.噤口痢(实证)症状:下痢不能进食,呕逆胸闷,纳呆口秽。舌苔黄腻,脉象滑数。多见于急性中毒性菌痢。

证候分析:湿热、疫毒蕴结肠中,上攻于胃,胃失和降,故下痢不能进食、呕逆胸闷、纳呆口秽;舌苔黄腻、脉象滑数为湿热、疫毒蕴结肠中之象。

7.噤口痢(虚证)症状:下痢不能进食,或呕恶不食,或食入即吐,肌肉消瘦,口淡不渴。舌淡脉细弱,多见于慢性迁延性菌痢。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