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的中医疗法(2)
慢性肝炎轻、中度:典型慢性肝炎的早期症状轻微且缺乏特异性,呈波动性间歇性,甚至多年没有任何症状。最常见的就是容易疲劳和胃部不适,容易被忽略,也容易被误认为是胃病;临床上经常见到隐匿性肝硬化患者,在出现肝硬化之前,没有感觉到明显不适,也没有进行常规的体检,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发展成为肝硬化;偶有患者出现恶心,腹胀、黄疸,尿色深,但依据症状不能判断出慢性肝炎的严重程度。
慢性肝炎重度及慢性重型肝炎:当患者尿色进行性加深,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加深,乏力食欲下降越来越明显时,提示病情恶化,尤其需要警惕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慢性重型肝炎是肝衰竭的表现,可表现为高度乏力,高度腹胀,高度黄疸以及高度食欲不振,可出现低蛋白血症,腹水胸水,腹腔感染,凝血功能下降,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临床上死亡率较高,需要积极救治。
6并发症
慢性肝炎并发症较普遍,如慢性胆囊炎,肝性糖尿病,乙肝相关性肾病等,控制肝病稳定,有助于并发症的稳定。在慢性肝炎的基础上,当存在诱因如患者过度劳累、大量饮酒或者重叠感染其他肝炎病毒时,可以出现病情急剧加重,发展成为慢性重型肝炎。此外,如果慢性肝炎病情逐渐发展,会发展成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与肝硬化均是由慢性肝炎发展而来,病情严重甚至有生命危险,但不是慢性肝炎严格意义上的并发症。
7诊断鉴别
辅助检查
慢性肝炎需要做如下检查:
(1)肝功能:包括血清ALT,AST,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碱性磷酸酶,转肽酶等,了解肝脏损伤程度。
(2)凝血酶原时间(PT)及 PTA :PT是反映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 PTA是PT测定值的常用表示方法,对判断疾病进展及预后有较大价值,近期内PTA进行性降至40%以下为肝衰竭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 20%者提示预后不良。亦有采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表示此项指标者,INR值升高与PTA值下降意义相同。
(3)肝炎病毒学指标:乙肝五项,丙肝抗体,了解有无肝炎病毒感染。
(4)肿瘤标志:如甲胎蛋白AFP, CA199, AFU等,以早期发现肝癌。
(5)影像学:包括腹部肝胆脾彩超,了解肝脏有无慢性损伤以及早期筛查肝癌。必要时行腹部增强CT或核磁,以了解肝脏慢性损伤程度。
(6)肝脏瞬时弹性波扫描(Fibroscan):是一种无创检查可用于慢性肝炎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评估。慢性肝炎患者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对于确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7)肝组织活检:仍然是评估患者肝脏损害程度的金标准,包括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两个方面。
鉴别诊断
慢性肝炎需要与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鉴别。依据以上检查,鉴别慢性肝炎不难。
1) 慢性胃炎:表现为胃胀,胃部不适。化验肝功能正常,彩超肝脏无慢性损伤影像改变。无肝炎病毒感染标志。
2) 慢性胆囊炎:表现为肝区不适,厌食油腻等,彩超显示有慢性胆囊炎改变,肝脏影像正常。化验肝功通常为正常,无肝炎病毒感染标志;当有胆结石梗阻时会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升高,胆管酶碱性磷酸酶(AKP, ALP)和转肽酶(r-GT, GGT)升高。常与慢性肝炎合并存在,为慢性肝炎的继发表现,掩盖慢性肝炎,需注意鉴别。
慢性肝病(慢性乙肝、肝硬化)属中医症积,肋病、黄痘、膨胀等范畴,肝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外感疫毒。内伤情志而郁结,劳欲过度,饮食不节等伤及肝之经络,迁延日久,渐积而成。
肝病其本身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由毒、痰、热、於、湿、虚综和发展,多种病机交织缠绵贯穿于该病的全过程,只是在不同阶段和具体证型中有所侧重而以,临床症候虚实相兼,错综复杂,一般有肋痛不适,乏力纳差,腹胀等。笔者通过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是:在诊断肝病的时候要同时诊断其它脏腑的功能强弱与之相关的连带关系。只有这样对肝病的诊断和治疗及愈后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
所以笔者在临床上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辩证分型治疗,通过200多例的观察,总有效率达80%左右。
一、肝胃不和型
主证:胁肋胀(隐)痛,精神抑郁或易怒,饮食减少,脘腹胀痛、肠鸣矢气多,大便不调、苔薄白、脉玄细。
分析:上述病情,多由于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肝气横逆、侵犯脾土,脾失健运所致。因为肝主疏泄、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故胁胀(隐)痛,抑郁或易怒;脾失健运,则显食少腹胀,肠鸣矢气多,大便不调,苔薄白,脉玄细,均为肝胃不和之象。
治法:舒肝和胃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