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反流性胃炎的辨证论治(2)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5-11-12 19:04
按:本案因饮酒辛辣刺激,饮食不节,紧张劳累,胃失和降,而致。取阳陵泉穴针刺,平肝胆之气逆,清热除烦,降逆和胃,故胸骨后热灼感消失,余症悉

按:本案因饮酒辛辣刺激,饮食不节,紧张劳累,胃失和降,而致。取阳陵泉穴针刺,平肝胆之气逆,清热除烦,降逆和胃,故胸骨后热灼感消失,余症悉除。阳陵泉穴具有平肝胆、降逆和胃、清热除烦之功。可见阳陵泉穴单穴用泻法针刺,治疗阳明积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有较好效果。

验案3:反流性胃炎(内伤饮食)

王某,男,58岁,农民,2010年3月6日初诊。患者主诉胃痛2天。2天前,饮酒过多,脘腹胀满,恶心欲吐,呃逆频作,热灼感疼痛,咽部作痛,痰不易吐,口干口苦,食纳减退,舌质淡红,苔白兼黄,脉右关弦大。西医诊断:反流性胃炎。

此为胆胃气逆,胃失和降。治以平胆胃气逆,降逆和胃,取承浆穴针刺。

承浆穴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得气后,用泻法捻转1~2分钟,胃脘胀满、呃逆频多、热灼感、疼痛即刻缓解,胃脘舒畅,顿感轻松。留针60分钟,其中运针4次,每次提插捻转,直到得气后。第2天复查,疼痛、热灼感、呃逆未复发,胃脘仍有不适感,按上法重复治疗1次,并嘱禁酒。后随访1月余未复发。

按:反流性胃炎与七情内伤、饮食不节、药物刺激等有关,属于中医“胃脘痛”、“呃逆”等范畴。治疗平降肝胆、降逆和胃。本案单刺承浆穴获愈,提示承浆穴具有降逆和胃、化瘀止痛之功能。治疗反流性胃炎,具有针到病除之效果。而承浆穴属于任脉,主治胃肠疾患。因此,承浆穴治疗反流性胃炎,可为首选穴位之一(医考网搜集整理)。

临证心得

1.反流性胃炎、食管炎为临床常见病,由于病因较多,病机复杂,中西治疗,容易反复,患者十分痛苦。而单穴治急性反流性胃炎、食管炎或慢性炎症急性发作,见效之快,疗效之高,常常是某些药物所不及。

2.临床实践发现,治疗反流性胃炎、食管炎一般取穴较多,如内关、足三里、中脘等。但唯取阳陵泉穴或承浆穴见较快,疗效高。一般在30秒~1分钟,症状即可缓解,患者顿感轻松。巩固1~2个疗程,随访长期不易复发,以上的病案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阳陵泉穴、承浆穴是治疗反流性胃炎、食管炎的要穴。

阳陵泉穴,足少阳胆经之合穴,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从头至足,可疏散足少阳胆经经气,具有疏肝理气、降逆和胃之功效,因此,针刺阳陵泉穴后,激发潜能,调整气机,使肝气平,胃气下降,热灼感、疼痛感自然消失,心神安宁。

承浆穴属任脉,主治胃肠疾病。遵“下病,取上法,上病,取下法”之理,故针后获效。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