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气机与气化辨析(2)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7-04-06 21:11
气化学说是研究由气的运动推动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理论,是古代哲学气学说中的核心部分。气化学说虽在两汉、隋唐、五代时期得到了一定发展

  气化学说是研究由气的运动推动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理论,是古代哲学气学说中的核心部分。气化学说虽在两汉、隋唐、五代时期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在宋明两代却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宋代的张载提出:气的运动,推动万物的产生,“天惟运动一气,鼓万物而生”(《横渠易说·系辞上》);气中对立的阴阳双方的运动是产生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横渠易说·系辞下》)。他将阴阳变化分为渐化与著变两个阶段,“变,言其著;化,言其渐”(《横渠易说·上经》),并认为事物通过逐渐变化而发展到显著变化,化与变是密切相关的,“变则化,由粗入精也;化而裁之谓之变,以著显微也”(《正蒙·神化》)。二程认为宇宙万物的产生,皆由于气化。“万物之始,皆气化;既形,然后以形相禅,有形化。形化长,则气化渐消。”(《二程遗书·卷五》)气有阴阳消长的属性,由此产生运动变化,在阴阳二气的动静变化中,万物得以生成。“万物之始,气化而已。”气生成万物后,气化的形式便消失,代之以形化,即有形质的事物发生的变化。气化生万物是一个由微至著的过程,“物之始生,其气至微,故多屯艰。……其类渐进而来,则将亨盛”(《周易程氏传。复卦》)。在二程看来,气化只是无形之气向有形之物的变化,并不包括有形之物复变为无形之气。宋应星把“气化形”与“形化气”合称为“形气生化”,说:“天地间非形即气,非气即形,……由气化形,形复返于气”(《论气》)。

  总之,古代哲学家对气化理论有如下认识:

  ①气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的根本原因,气是运行不息的,因而气化过程也是自然存在的。古代哲学家认为气中的阴阳对立双方的相互作用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终极原因。如明清之际的哲学家王夫之《张子正蒙注》说:“气化者,气之化也。……一阴一阳,动静之机,品汇之节具焉。”气化的动力来自气自身之内,是阴阳两方面升降交感、氤氲合和、相错相荡的结果。清代哲学家戴震将气自身之中的这种阴阳矛盾运动称为“自然之潜运”,并说:“人与百物各以类滋生,皆气化之自然。”因此,气自身的升降出入运动,气内部阴阳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是气化过程发生和赖以进行的前提和条件。气的运动停止,气化过程也就终止。另一方面,气化过程中寓有气的各种形式的运动,气的运动也正是从气化过程中体现出来。因而气的运动与气化过程实际上是“分之为二,合之为一”的概念。气的运动及其维持的气化过程是永恒的,不间断的,它们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②气化过程有化与变两个不同的类型。变化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观念,即认为宇宙之中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如《庄子·秋水》说:“物之生也,若聚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庄子·天道》说:“万物化作,萌区有状,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易传》则详细论述了“阴阳相摩”,“八卦相错”而致宇宙万物“生生”的不息变化。《黄帝内经》又将“化”与“变”作为气化过程的两种不同的类型,可产生于气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说:“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化”,是指气的较缓和的运动所促成的某些改变,类似于今之“量变”:“变”,是指气的较剧烈的运动所促成的显著变化,类似于今之“质变”。“化”可常出现于气化过程的初始阶段,而“变”则出现于气化过程的极期阶段。但不管是“化”,还是“变”,皆取决于气的升降聚散运动,取决于气内部的阴阳两方面的相互作用。一旦气的运动停止,则各种变化也就终止。

  ③气化有不同有哪些症状及临床体征表现形式。气化是宇宙万物在形态、性能以及表现形式上所出现的变化,其主要有哪些症状及临床体征表现形式有如下几种(医考必过网搜集整理):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