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及方剂(6)
辛温解表方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痠痛,口不渴,无汗或汗出而仍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常用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苏叶等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九味羌活丸。
(一)麻黄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温服,微汗为度。
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主要方剂。方中麻黄味苦辛性温,为肺经专药,能发越人体阳气,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作用,所以是方中之君(主)药,并用之作为方名。由于营涩卫郁,单用麻黄发汗,但解卫气之郁,所以又用温经散寒,透营达卫之桂枝之臣(辅)药,加强发汗解表而散风寒,除身疼。本证喘是由肺气郁而上逆所致,麻、桂又都上行而散,所以再配以降肺气、散风寒之杏仁为佐药,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桂,又能缓和麻、桂枝相合的峻烈之性,使汗出而不耗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义。诸药合用,共凑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
临床运用:
1.本方证之辩证要点是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多用于冬春季无汗的重感冒及流感而有上述症状者。
2.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即麻黄汤加白术。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主治湿家身烦痛。
3.麻杏苡甘汤(《金匮要略》)组成:麻黄、杏仁、苡仁、甘草。功用:解表祛湿。主治: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哺所剧者。
4.大青龙汤(《伤寒论》)即麻黄汤原方剂加石膏、生姜、大枣。功用: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主治:外感风寒热俱重,脉浮紧,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
5.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麻黄汤去桂枝。功用;宣肺解表。主治:鼻塞身重,语言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痰多,胸满气短。
注意事项:麻黄汤发汗力强,不宜用于表虚自汗、体虚外感、产后及出血病人。
(二)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分二次温服,服后片刻,饮一小碗开水,使其微微汗出。
功能: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流清涕、干呕、口不渴、脉浮缓。
方解: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常用方剂。表虚是因营卫不和所致。卫阳不固。则肌表空疏而恶风,营阴不能守则汗自出,风邪乘虚入于肌表。方中桂枝辛温,解肌通阳、发汗解表为主药;辅以白芍敛阴和营,且可阻止桂枝以防发汗太过而伤阴。桂芍相配,一散一收,调和营卫,使表解里和。生姜助桂枝以辛散卫分表邪。大枣助芍药养营,姜枣合用,又加强桂芍调和营卫之功,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上药合用共凑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
临床运用;
1.本方应用广泛,除用于风寒表虚证外,亦常用于一切杂病之表虚自汗。如妇女任娠恶阻、病后、产后营卫不和,或气血不调之时而微热、时而微寒、脉缓有汗者。
2.本方加葛根,名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用于桂枝汤证兼有项背强者。
3.本方加厚朴、杏仁、名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伤寒论》)用于桂枝汤证兼有咳喘者。
4.本方加龙骨、牡蛎,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金匮要略》)用于阴阳失调之遗精、眩晕、盗汗、自汗者,取其调和阴阳、镇潜固涩之效。
5.本方芍药量加倍,再加饴糖,名小建中汤,用于脾胃虚寒所致胃脘挛痛。
注意事项:
1.外感风寒表实证忌用。
2.温病初起,但发热不恶寒,有汗而渴,舌红苔黄,脉数者禁用之。
(三)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服。
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多色白清稀、甚则喘息不得卧或肢面浮肿、口不渴、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