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郎格汉斯细胞与接触超敏反应

http://www.ykbg.net/ 来源:原创 2015-01-30 16:59
郎格汉斯细胞与接触超敏反应:接触超敏反应(cHS)是一种cD8+T细胞(cD8+tc)介导的对表皮致敏半抗原的反应,产生

郎格汉斯细胞与接触超敏反应:

接触超敏反应(cHS)是一种cD8+T细胞(cD8+tc)介导的对表皮致敏半抗原的反应,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cD8+Tc和产生白介素-4/白介素-10(iL-4/IL-10)的cD4+Tc(th2)控制着cHS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郎格汉斯细胞(lC)是一种来源于骨髓及脾脏的树突状细胞,主要存在于表皮中,是表皮内主要抗原呈递细胞。在表皮接触半抗原之后,lC捕获处理半抗原,半抗原与lC表面的免疫反应性hLA-DR抗原结合后即形成完全的抗原复合物,lC携带此完全抗原到达局部淋巴结,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诱发cHS的发生。研究表明表皮中lC的密度影响cHS的结果,自然或人为造成了lC的丢失将不能诱导cHS的发生。由于仓鼠(hamster)颊囊上皮缺乏lC,在其表面涂布接触致敏物后导致特异性无反应发生。近年来许多学者对lC在cHS中受体的表达,细胞因子的分泌,神经激素的调节,外界因素如紫外线辐射(uVR)对其功能的影响等方面作了许多研究。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一、郎格汉斯细胞的迁移、分化、成熟

初次接触半抗原之后,表皮内的lC摄取半抗原、处理后,移向局部淋巴结,在那儿将抗原呈递给原始t细胞。weilich等通过免疫组化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半抗原诱导lC的迁移到局部淋巴结的途径是通过真皮淋巴管而不是通过血管。小鼠表皮接触半抗原之后,表皮内的lC数目减少,在真皮内的树突状细胞呈线状排列。进一步研究表明lC的迁移和线状排列的形式仅与接触致敏因子有关,而与非致敏复合物无关。他们还发现不同的致敏物可以引起lC的超微结构和迁移方式的不同[3].

lC在处理半抗原的过程中,由“静止”(resting)转化为“活化”(activated)的功能状态。lC的活化与下列因素有关:角质形成细胞(kC)的触发作用,半抗原的直接作用,局部分泌的细胞因子(iL-6、iL-12、iL-1β、化学因子)和其它细胞因子如化学趋动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作用。其中kC触发起着重要的作用。kC在表皮接触半抗原后分泌炎症因子,这些因子激活局部内皮细胞,吸引白细胞,增加归巢细胞(residentcells)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协同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和粘附分子的表达。半抗原具有触发kC释放炎症因子或直接作用于lC诱导细胞因子分泌的能力,是活化lC和诱导cHS的最初刺激物。

lC在活化过程中增加表面mHCⅠ类分子、mHCⅡ类分子、粘附分子、协同刺激分子(b7-1、b7-2)的表达。在lC活化后,它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能力发生了改变。从表皮中新鲜分离的lC具有处理抗原且将蛋白抗原呈递给原始t细胞的能力,而淋巴结中具有成熟表现形的lC能有效地协同刺激t细胞,但不能处理和呈递原始蛋白。

皮肤中除了主要的抗原呈递细胞lC外,还有其它抗原呈递细胞如真皮内的树突状细胞。体外实验证实,半抗原剂量的不同,所需要的抗原呈递细胞(aPC)所在的部位也不同。低剂量的半抗原致敏主要通过表皮lC呈递,大剂量的半抗原很大程度上信赖于真皮抗原呈递细胞。

二、lC受体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

在cHS中,lC表达粘附分子受体、细胞因子受体来参与免疫反应的触发和t细胞的激活。t细胞激活需要两个信号:一是由t细胞表面tCR与aPC表面的ag-MHC复合分相结合产生,二是分布于t细胞和aPC表面的粘附分子结合产生的协同刺激信号。仅有第一信号将引起t细胞对该抗原的耐受或无反应。只有当两个信号同时存在,t细胞才进行增殖、活化和分化。已证实,lC表达粘附分子iCAM-3、e-选择凝集素、cD50、b7-1、b7-2等参与免疫反应的触发和t细胞的激活[1,7-9].以协同刺激信号b7分子为例,从半抗原致敏的动物体内分离的的lC上表达b7-1和b7-2分子,在激活cD4+Tc和cD8+Tc的过程中提供协同刺激信号,且b7-1和b7-2作用不同。在半抗原致敏感过程中,b7-1和b7-2可以促使cD4+Tc向两个不同的亚型th1和th2发展。b7-1诱导cD4+Tc向th1发展,加重cHS的发生。b7-2诱导cD4+Tc向th2发展,可以阻止或减轻cHS.再者,在用抗b7-2抗体处理过的动物。cD4+Tc和cD8+Tc产生的细胞因子减少,并提示这种对t细胞的共同刺激不能由lC表达的b7-1来弥补,单独给予抗b7-1抗体可以抑制cHS的发展,提高th2的数量,对产生iFN-γ的cD8+Tc没有抑制作用。

larregina等用流式细胞计数分析短期培养后的lC上细胞因子受体表达情况。他们发现新分离的未经培养的lC(fLC)80%显示gM-CSF受体α链阳性,15%GM-CSFβ链阳性,100%75kD的tNF受体(tNFR)阳性,78%IL-IRII型阳性,iFNγr亦阳性。仅少数fLC表达b7-1和b7-2.在fLC上不表达g-CSFR、iL-2R的α、β链、iL-4R、iL-7R、iL-8R与55kD的tNFR-CSFR、iL-1RⅡ、iL-2RR的α、β链、iL-6R和gp130的表达,100%的lC表达b7-1和b7-2.这些受体有利于lC的活化、迁移和功能的调节。如缺乏75kDtNFR的小鼠,lC的迁移能力大大地降低,在cHS中lC的活化能力也下降。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