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子午流注理论探知中风病之病机(2)
于教授指出,古方丹参饮虽是化瘀行气止痛的良方,但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病理变化复杂,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见,故而应用时,应根据病情变化,辨证加减,疗效更佳。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痰盛者,可加瓜蒌、薤白、半夏以清热燥湿,通阳化痰;气短者,可酌加黄芪、党参、西洋参以补气温阳;胸憋而痛剧者,可酌加川芎、郁金、甘松、延胡索调整气机,以达宣痹止痛之效。但量不宜大:胸憋而心悸者,酌加桂枝、远志、生龙牡、炙甘草等。
4验案举隅患者,女性,59岁,职员,既往阵发性胸闷痛2年,加重1周。于2012年11月10日来本院门诊就诊。患者2年前出现阵发性胸闷痛,活动及情绪变化加重,自服扩血管药物治疗后症状可缓解。2012年6月份患者因劳累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左肩臂沉重感,查心电图有ST-T改变。心肌缺血。诊为“冠心病”。曾住院给予扩血管药物对症治疗。病情反复发作,时轻时重。1周前患者因情绪变化上述症状加重,发作性胸闷痛,向左肩臂放散,心慌,胃脘部胀满不适,呃逆,遇寒加重,四肢不温。查: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弦涩。西医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诊断为胸痹,证属气滞血瘀。治以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拟用丹参饮加味。药用:丹参30g,檀香7g,砂仁10g,川芎15g,延胡索15g,枳壳15g,桂枝10g,炙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5剂后,患者胸闷、胸痛症状明显减轻,胃脘部胀满不适。呃逆好转。继续服药10d,胸闷、胸痛症状未再发作,心电图各导联心肌缺血有明显改善。原方加减,继服15d,诸症消失。
5结语丹参饮为血瘀气滞之心胃诸痛而设。为心胃同治之方。方中丹参活血祛瘀,檀香调气,砂仁温胃畅中。全方妙在心胃同治,气血兼顾,阴阳并举,以调气化瘀,宣通胸中阳气。达到治疗胸痹的目的。于作盈教授以丹参饮为基础方,辨证加入补气、化痰等其他方药加减,灵活变化,体现了中医的辨证论治,师于古而不泥古,师法而不拘方。笔者希望通过对于作盈教授经验的总结,使临床工作者们重视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各脏腑之间的相互关联,以便更好地辨证论治及遣方用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