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宣肺开腠乃仲景汗法之本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6-01-15 08:36
【关键词】汗法;宣通肺卫;肌表;六淫提及《伤寒论》中的汗法,就使人想到其代表方剂麻黄汤、桂枝汤等一类辛

【关键词】 汗法;宣通肺卫;肌表;六淫

提及《伤寒论》中的汗法,就使人想到其代表方剂麻黄汤、桂枝汤等一类辛温发汗、发散解表的方剂,以至有人认为《伤寒论》中的汗法是指辛温发汗发散法,并把它与温病解表之法严格区分开来。其实不然,汗法是指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其本质是通过宣通肺卫肌表使邪有出路,即宣透邪气使邪气从肌表而出。笔者认为,《伤寒论》中的汗法就是紧扣此本质为其义,并非单纯的辛温发汗发散之意。

《内经》对汗法的应用也早有论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素问·热论》指出:“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内经》中提出了汗法“辛甘发散”“轻而扬之”的特性,并把汗法运用推广到疮疡和水肿的治疗中,如“汗之则疮已”“开鬼门”等[1]。因此,汗法本非辛温发汗发散之意,而应是通调肺卫肌表,宣透邪气使之能外出,达到祛邪目的之意。张仲景宗于《内经》汗法的运用原则,“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紧扣汗法之本质,灵活应用。其具体体现详述如下。

1 表实表虚证中汗法之应用

仲景在伤寒表实无汗中用汗法,在表虚中风自汗的情况下也用汗法。如《伤寒论》第51条“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又如《伤寒论》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都是指太阳中风证可用汗法。但此汗又迥然不同于太阳伤寒之“汗”。太阳伤寒表实证的病机为寒客肌腠,营阴郁滞,表面上是用辛温发散之剂,温散表寒郁滞之邪,实际上是开腠理,恢复卫表气机,透邪从汗解,邪去病除;而太阳中风病机为风客肌腠,卫强营弱,营阴不能内守而自汗[2]。若汗法是发汗而驱邪,那么太阳中风证本身就有汗出,既然有汗出,为何邪不能从汗解,却还要用“汗法”呢?这是因为太阳中风证是卫外不固,肌腠疏松,营卫失调,营阴外泄。这里虽有“汗出”,仍用汗法宣通肺卫气机,调和营卫,疏解所有风邪,使肌表气机调畅,营卫调和,则病去正安。若肺卫气机不调,邪气何以外达?再从麻黄汤、桂枝汤的组方用药来看,都贯穿了宣通肺卫肌表气机、透邪外出的思想。麻黄汤中,麻黄、杏仁相配宣通肺卫气机,发散表邪;桂枝汤中桂枝、白芍并用调和营卫,生姜、甘草、大枣充盈胃气,桂枝、生姜辛以透邪外达。可见仲景在这里用解表剂不单纯理解为辛温发汗以解表,而是宣通肺卫气机,使邪能外达兼以宣透,达到驱邪的目的。

2 以针助药施汗法

若药物的辛散通调之力不足,肌表气机不畅,邪气不能外透,病仍不除,故《伤寒论》第24条中提出了针药并用法:“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后,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本条是太阳中风服桂枝汤后,本应营卫调和,肌腠条达,遍身执水执水汗出而解,然服桂枝汤后,病邪不解反而增加烦闷不舒之症,但其他脉证未见变化,表明疾病尚未发生传变。其烦不解,乃太阳中风邪气较重,服桂枝汤正气得药力之助,欲驱邪外出,但药力尚不足,肌腠未畅,邪难外透,仍郁不解。故先刺风池、风府,疏通经络,助桂枝汤条达肺卫气机,调畅肌腠,使邪有出路,得以外泄,病得以除。这里针药并进的目的,正是体现了汗法之宣通肺卫肌表、透邪外解之意。

3 阳郁面红身痒之表郁轻证用汗法

仲景用汗法以肺卫肌表气机调畅、邪透外出为目的,故用药宜中病即止。《伤寒论》第23条说:“太阳病……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该条文中病人见面红身痒之症,为太阳病日久不解,又不得小汗出,腠理郁闭,阳郁于表,不得外透。尤在泾在《伤寒贯珠集》说:“身痒者,邪盛而攻走经筋则痛,邪微而游行皮肤则痒也。”[3]因此据汗法之本质,只要疏通腠理之气机,佐以透邪,使表郁之邪得以外泄,此病则解。故仲景采用小汗以开达腠理之郁,轻透邪出为度,选用辛温轻剂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而没有用麻黄汤、桂枝汤等发汗力强的方剂。可见此处应用汗法,发汗不是目的,而是借发汗以开达腠理,使肌表气血畅通,邪得外透,达到驱邪的目的(医学网搜集整理)。

4 从汗后调护体现汗法之意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