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日晡潮热辨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6-01-14 17:44
【关键词】日晡潮热;阳明腑实证;结胸证;风湿痹阻证;营卫不和证;真阴亏虚证潮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症状,

【关键词】 日晡潮热;阳明腑实证;结胸证;风湿痹阻证;营卫不和证;真阴亏虚证

潮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症状,按现行《中医诊断学》[1]的说法:“潮热,指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时的症状。下午3~5时(即申时)热势较高者,称为日晡潮热,常见于阳明腑实证,故亦称阳明潮热。”指出了日晡潮热多见于阳明腑实证,但翻阅前人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多种不同类型的日晡潮热,并非仅限于阳明潮热这一证型,若不明其理,简单地认为日晡潮热即阳明潮热或阳明腑实证,以致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型,则其流弊大矣,故实有阐明必要。兹就笔者所及,简要详细解释如下。

1 阳明腑实证

即外邪内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与肠中燥屎相结而成的里热实证,此证型具体可分两类:一为大承气汤证,即若出现日晡潮热,常表现为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等症。此证已兼具“痞满燥实坚”的特征,故用大承气汤峻下热结。二为小承气汤证,即若有日晡潮热,常表现为谵语,便秘,胸腹痞满,舌苔深黄,脉滑而疾,此与大承气汤证的鉴别,就是无手足濈然汗出,脉沉实有力等相伴见,尚未达到大承气汤证“燥坚”的程度,故用小承气汤轻下热结。

此亦即现行学院教材中所言类型。考教材此说大概是肇始于金·成无己的论述:“阳明王于申酉戌,日晡所发潮热者,阳明热甚也”(《注解伤寒论》212条);其后清代尤在泾等人遂遵此说,进一步提出:“申酉戌时,日晡时也。阳明潮热,发于日晡,阳明病解,亦于日晡;则申酉戌为阳明之时,其病者邪气于是发,其解者正气于是复也”《伤寒贯珠集·阳明上篇》。但观前贤所论及今之临床报道[2~5],并非日晡潮热即对等于阳明腑实证,还可能有以下数种类型。

2 结胸证

即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所论水热互结于胸胁之证。虽有时也可表现为日晡所小有潮热,但与大承气汤的身大热不同,常见有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便秘,或短气躁烦,舌上燥而渴,脉沉紧而有力。此乃水热互结于胸中所致,气不得通,故有痛不可近,日晡潮热及短气躁烦;津液不能敷布,故上可见舌燥口渴,下可见便秘。用大陷胸汤泻热逐水治之,方中以甘遂逐水饮并泄热散结,大黄芒硝泻结泄热,润燥软坚,合甘遂而逐水饮,泻实热,使结于胸胁之水热从大便而去,则诸症自愈。

3 风湿痹阻证

确切地说应是麻杏苡甘汤证,如《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第二》21条所言:“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本条是论述风湿在表的证治,病人出汗时感受了风寒,或长时间贪凉感受寒湿,汗液留于皮内,变成湿邪,留著肌腠,以致全身疼痛发热,在日晡时,为阳明主气,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此时,湿邪有化热化燥的趋势,故发热疼痛的症状加剧。治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中麻黄散寒湿,杏仁利肺气以助治节,薏仁利湿健脾,甘草和中祛湿,共奏解表祛湿之效[2]。

4 营卫不和证

即桂枝汤证,由《伤寒论》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桂枝汤主之。”可知太阳中风证的病机为营卫不和,而其表现可如第54条所说:“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此谓病者无其他内脏病,而时发热自汗出者,即发热自汗出有定时也,而此之定时虽据临床报道,常在上午之时,但亦间有在日晡所者,故此时当辨其证候,当多有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之症相伴。如胡希恕先生诊治一老年男性患者,每日下午15~16时即潮热大汗出,每日必换两件衣服,给服桂枝汤,结果1剂热势明显减轻;2剂更轻,已不出汗;3剂后就不用再换衣服了。继服3剂诸症尽愈。

5 真阴亏虚证

此证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论之甚详[5],多由阴分慢性虚损而成,也可表现为长期日晡潮热,但多伴心中烦热,身体羸瘦,脉细数无力。常用生怀山药、枸杞、生熟怀地黄、玄参、沙参,生杭芍等峻补真阴,再据症加减组方。如张氏治一许姓学生,于季春得劳热咳嗽证,症见日晡潮热,通夜作灼,至黎明得微汗其灼乃退。白昼咳嗽不甚剧,夜则咳嗽不能安枕。饮食减少,身体羸瘦,略有动作即气息迫促。左右脉皆细弱,重按无根,数逾七至。拟治以峻补真阴之剂佐以收敛气化之品而收显效。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