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天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经验介绍和概念详解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不全中医药疗法老中医经验谢天忠
笔者有幸随谢天忠教授学习,现就谢老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六法,归纳总结如下:
1六法产生的理论基础
慢性肾功能不全属于中医学的水肿、癃闭、虚劳、呕吐、关格的范畴。病变机理错综复杂,但不外乎正虚和邪实两个方面。谢老认为,正虚以脾肾虚弱为主,涉及肺、心、肝和三焦;而邪实有风、湿、瘀、热、燥、毒等。各种肾脏疾病初期均与肺相关,风邪易先犯肺,既病之后风邪易除,而湿邪重浊粘滞,久羁不祛。脾胃为水谷运化之脏腑,病邪滞留日久,郁而化热,湿热瘀毒相结,阻遏三焦,升降功能失常,而致内伤脾胃,下注伤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水谷精微生化无权;肾主气化,司水液之开阖,为水之下源,脾肾受损,则津液失于运化,升降开阖失常,终致浊阴内生不化,清浊相杂,形成浊阴弥漫之标实本虚之证。此外脾肾俱虚,气虚推动无力又可致血瘀;或邪闭经脉,离经之血不祛亦可形成血瘀。湿浊与瘀血相搏,进一步损害脏腑功能,出现一系列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及体征。谢老从错综复杂、虚实并存的证候中,抓住疾病各个阶段不同变化的主要矛盾,审因论治,总结出一套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方法。
2治疗方法
2.1益肾排毒,化瘀通腑
该法适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各期,血肌酐、尿素氮增高者,轻、中、重证皆可通用。谢老认为,此为六法之首,不论出现哪种主证,必先用此法,再兼顾其它诸法。因肾不健则毒不排,瘀不化则腑不通,毒不祛则症不除。内服药:何首乌、枸杞子、山萸肉、草决明、元明粉(冲)、地龙、泽泻、猪苓各15g,生大黄6~10g(后下),丹参、赤白芍、茯苓各30g.随证加减,水煎分服。另配合中药灌肠,通过泄下,达到从肠道排除毒素,改善症状之目的。方药:生大黄20~30g,生龙牡各30g,蒲公英、海藻各20g.浓煎取汁300ml,作保留灌肠。嘱其抬高臀部,右侧卧位,持续30分钟以上,使药汁与毒素交换,对促使毒素排泄,降低血中氮质有较好疗效。此法寓固肾与泻浊于一体,不但使肾得补,而且浊阴得从下窍泄出,从而使血中氮质滞留情况得以改善,从根本上祛除加重肾衰的各种因素,改善肾功能。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各个阶段,均可出现瘀血证。该病迁延日久,久病多虚,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更因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失于流畅,血行缓慢,久病入络形成瘀血,故常加化瘀药丹参、赤芍等。应用活血药能缓解肾脏高凝状态,改善肾脏微循环。这与现代医学所说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伴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沉积的理论,是相吻合。
2.2健脾强胃,降逆止呕
多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伴明显消化道症状者。症见面色萎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倦懒言,大便溏薄,舌质淡或红,苔腻,脉细濡弱。方药:丁香6g,黄连、竹茹、清半夏、陈皮各12g,太子参、柿蒂、黄芩、旋复花、党参、白术各15g,代赭石20g,茯苓、黄芪各30g.随证加减,水煎分服。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阳气互相资助。谢老认为,本法正是通过调理脾胃,改善患者消化道症状,不仅使肾得滋补,而且可改善机体对水湿的运化功能,从而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改善肾功能。
2.3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适用于高血压明显的肾衰患者。症见眩晕、耳鸣、头胀痛,急躁易怒,两胁胀痛不适,少寐多梦,口苦而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方药:生地12g,菊花、草决明、枸杞子、何首乌、山萸肉、杜仲、玄参、女贞子、密蒙花各15g,石决明20g.重度顽固高血压者可配合西医降压药物。谢老认为,肝肾同源,母病必及其子,不可忽视滋补肝阴。肝阴足则肾得补,从而延缓肾衰的发展。
2.4养心定志,解痉安神
临床上可见精神萎靡不振,头晕,失眠,忆力减退,口舌生疮,四肢酸软无力,麻木不仁,时有下肢痒痛感,手足热痛,耳鸣、耳聋,吞咽困难,排尿困难或潴留,或有谵语,肌肉颤抖,甚则昏迷。方药:丝瓜络12g,玄参、太子参、远志、柏子仁、五味子、天麻各15g,石决明、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菖蒲、钩藤各20g,丹参、生龙牡、赤白芍、生黄芪各30g.中医认为,心肾是水火相济关系,心火下降于肾,以助肾阳,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以滋心阴,使心阳不亢。肾病日久必致心阴不足,水火失济。谢老认为,临床上不可忽视补心阴。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有助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
2.5益肾生髓,补血止血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