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疮的中医辨证治疗研究(2)
证析:此为火热内盛所引起,火热上蒸,灼伤口腔,则症见口疮。热邪在里,则症见身热。热邪上冲,头心损伤,则症见心烦失眠。热邪伤津,则症见尿赤便秘,口干口渴。
脉舌征也是火热内盛的缘故。
治则:清热泻火,解毒。
处方:中药: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凉膈散(《和剂局方》)。
针灸:合谷、迎香、曲池、上脘、内庭、束骨。
手法:平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泻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内庭)。留针半时,出针。
3.阴虚
主症:口疮,口干口渴,不欲饮水,疲劳无力,手足心热,尿便不利,焦虑心烦,心悸不安。常易感冒。脉细数,或弦数,或弦而无力,舌红、绛,苔干,无苔或少苔而干。
证析:此为阴虚内热之象。阴虚内热,虚火上炎,灼伤口咽细络,则口疮。口干渴而不欲饮水。虚火上干神明,则心烦心悸。内热伤津,则尿便不利。内热甚虚火引外热而易感冒。
脉舌征也是阴虚内热的缘故。
治则:养阴清热,泻火除烦。
处方:中药: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天地煎(《症因脉治》)加炙首乌、女贞子、白芍、丹皮、百合。
针灸:劳宫、少泽、三间、太冲;或百劳、肝俞、哑门、后溪、申脉。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太冲,或申脉)。待口腔津生后出针。
4.气虚
主症:口疮,面色苍白,或虚浮,自汗体倦,少气无力,畏寒肢冷,纳呆少食,大便溏泄,小便清长。常易感冒。脉细数无力,或沉细,舌淡,苔白。
证析:此为气虚阳浮所引起。气虚,虚阳上浮,不能温运口腔经脉,则口疮,面白而浮。内气不足,则少气无力。气虚不能卫外为固,则自汗体倦,常易感冒。气虚脾失健运,则食少便溏。
脉舌征也是气虚不足之象。
治则:益气升阳,扶正。
处方:中药: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
针灸:关元、中脘、足三里、冲阳、内庭、地仓;或百会、哑门、风池、大椎、承山、昆仑、心俞、肝俞。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调匀呼吸。补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冲阳,或昆仑)。留针半时,出针。
五、治则
口疮之治,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热甚者清热为主,除湿通络辅之;湿盛者除湿为主,温经通络辅之;阴虚养阴,活血养血辅之;气虚者益气,壮阳扶正辅之。辨证中药、针灸、气功综合治疗。明?张景岳曰:“口疮口苦,凡三焦内热等证,宜甘露饮、,徙薪饮主之;火之甚者,宜凉膈散、玄参散主之;胃火盛者,宜竹叶石膏汤、三黄丸之类主之”;又曰:“若劳伤心脾兼火者,宜二阴煎、清心莲子饮之类主之;若思虑谋为不遂,肝胆虚而口苦者,宜七福饮、理阴煎或五君子煎之类主之”;又曰:“凡口疮六脉虚弱,或久用寒凉不效者,必系无根虚火,宜理阴煎、理中汤之类反治之,或用官桂含咽亦可”(《景岳全书》口舌)。同时提出针刺廉泉、金津、王液、天突、少商治口疮,针药并施。
参考文献
【1】过伟峰;复发性口疮病机述要【J】;中医药研究;2000年03期
【2】阳仁达;复发性口疮从瘀论治【J】;国医论坛;1995年02期
【3】李佩洲,薛瑞军,常新华;复发性口疮中医证治近况与思考【J】;辽宁中医杂志;2001年11期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