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经方用酒探微的研究(2)
《金匮》“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肾气丸方:干地黄八两、山药、山茱萸各四两、泽泻、丹皮、茯苓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日再服。”此论虚劳肾阴阳两虚的证治。
《金匮》“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右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此论虚劳兼有风气的证治。
《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此心阴阳两虚的证治。
上三例乃虚劳、气血阴阳诸虚不足的证治,其用酒,意均在温通经隧,调和气血,平和阴阳达到治疗诸虚不足的目的。
5张仲景禁忌用酒病证
酒既能治病疗伤,还能伤害身体,综观张仲景两部经典方药中,对表证、内热、实证、痒疹、阳亢、津伤等证均禁用之,此因酒为大辛大热之品,诸证饮之则无异于火上加油,病必深重。而对呕、利、痹证、湿病、历节病、痰证、饮证、咳喘证、眩晕等证亦均未用酒,此因酒为甘热之品,能厚肠胃,酿湿化热;又明。张志聪《侣山堂类辩》“……盖酒者,水谷之訰液也……”,酒外能达卫表,内能通营血,有引邪入里之嫌,且酒虽然能温通血脉,使病情有一时之好转,但能酿湿生痰,停留肌肉、关节等处,滞邪恋邪,导致寒湿痹缠绵不愈。因此,张仲景在太阳篇桂枝汤方中特别强调:“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麻黄汤方“余如桂枝法将息。”即使在风寒湿所致的痹证、湿病、历节病等篇中亦未用酒,其意可想而知。
1配料
伤损止痛膏主要原料:植物油、广丹、药料(医学网搜集整理)。
2制备方法
将油、丹按一般方法制成基质(膏药油),再将药物粉碎成细末,加入膏药油中熬炼成膏。具体步骤分为:炼油、下丹、下药料、摊膏。
2.1炼油:取纯净无杂质麻油,按比例若干数量,用大铁锅盛油,放炉火上熬炼。炼油是膏药制备技术的关键,炼油的老嫩程度对膏药质量有很大影响。炼油若过老,膏药粘着力差,质硬脆,易从皮肤上脱落;油若炼得过嫩,膏药质地软,易移动,粘性强,污染皮肤及衣物,只有炼油的老嫩适度,才能贴之即着,揭之即落。具体应掌握以下几点:
2.1.1油烟:炼油时,火不宜太猛,开始为青色,逐渐转黑而浓。当浓烟出现时,应不断撩油,在浓烟转为白色时(撩油时烟更明显),以白色浓烟为准。
2.1.2油花:油沸腾时,油花多在锅壁附近,待油花向锅中心集聚时为准。
2.1.3滴水成珠:油将炼成时,应随时检视,可取少许油滴于清水中,待油滴下散开后又集聚成珠时为准。
2.2下丹:称取一定量(下丹量夏季可较多冬季可较少一些)的无杂质广丹,炒去潮气。下丹时,应掌握好火候。用文火边加热,边下丹,撒布要均匀,并不停地向一个方向搅拌,以防沉聚锅低。如在下丹过程中着火,应暂停下丹,搬离火源,待火焰灭后再下。丹下后,颜色由红逐渐变黑,继续熬炼,可炼制滴水落底不粘手软硬适宜为度。
2.3下药料:取配备好的药物(三七、红花、苏木、泽兰、骨碎补、马钱子、乌蛇、生乳香、生没药等40余味)分别加工粉碎,混合均匀,过100目筛。炒去潮气,缓慢放入已炼好的膏药油中,撒布应均匀,也须向一个方向不停搅拌,下药末时应注意速度,不宜太快,否则容易溢锅,而且膏药质地也不均匀。成膏时再加一定量的樟脑。成膏后应立即鉴定老嫩。如果偏老,可兑入适量的松香;偏嫩亦可再加热熬炼。一般地说偏嫩些比偏老些好,因此在摊膏时可加热熬炼。
2.4摊膏:将炼好的药膏,摊于布褙上即得。摊膏时,涂膏面积,一般圆形的占膏药褙的1/3.如果病情需要,亦可涂大范围。
3一般质量要求
膏药摊涂均匀、老嫩适度;表面光滑油润,无气泡;软硬适宜,不粘手亦不脆裂;背面不泛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