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分期辨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5-12-14 14:17
【关键词】分期辨证非酒精性脂肪肝痰瘀同治【摘要】笔者总结多年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展具有不同

【关键词】分期辨证酒精脂肪肝痰瘀同治

【摘要】笔者总结多年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展具有不同的病理阶段,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最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脏脉络。根据其发展规律,可将非酒精性脂肪肝按早期、轻度、中度、重度分期辨治,或以治痰为主,或以治瘀为主,或痰瘀同治,或从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肝脾肾同调,灵活对待,随证施治。肝气郁滞是脂肪肝初期的主要病机;轻度脂肪肝属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生痰浊;或气机郁滞,水湿不化聚而成痰,日久化热;中度脂肪肝痰之既成,气滞血瘀日久,痰瘀互为因果,最终由痰瘀互结致病;重度脂肪肝肾精亏耗,水不涵木,肝失所养;或肾气已虚,气化不及,水运失司,浊阴内生。以上分型为指导临床辨证用药提供思路。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肝组织病理学与酒精性肝病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成为第一大常见肝病。近年来,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全国的发病率约为10%[1],成为继乙肝之后我国第二高发疾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中医学虽无“脂肪肝”之名,但据其临床表现及体征的识别和发病特征大致可归为“胁痛”、“痞满”、“积聚”、“肝胀”等病范畴。该病的记载最早见于《难经》“肝之积,名曰肥气”,故也称之为肥气病,是指体内肥脂之气过多地蓄积于肝脏。《济生拔粹》有“风寒暑湿得以外袭,喜怒忧思得以内伤,食啖生冷,过饮寒浆,扰动冲和,如是阴气当升不升,阳气当降不降,中焦痞塞,必成胀满”的记载,认为与“浊阴之气”有关;《临证指南医案》有“湿从内生者,必其人膏粱酒醴过度”等阐述,认为本病多由嗜酒食肥甘厚味,伤及脾胃,或久卧久坐,体丰痰盛,或情志失常,长期忧思郁怒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湿停聚,痰浊郁结,气滞血瘀。其病位主要在肝,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为主,标实主要与气滞、痰湿、血瘀有关,而痰浊、瘀血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导致脂肪肝的进一步恶化。

目前脂肪肝尚未有统一的中医、分型标准及相应治法。笔者总结多年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展具有不同的病理阶段,根据其发展规律,脂肪肝应按早期、轻度、中度、重度分期辨治。

脂肪肝早期

脂肪肝早期大多症状不明显,可借助现代医学的有关检测方法和技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达到早期防止甘油三酯在肝脏的沉积的目的,逆转或减少肝细胞进一步脂肪变性,切断脂肪肝向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发展。

脂肪肝的发生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感湿热疫毒等关系密切。长期的饮食失调、缺乏运动导致脾胃内伤。肝乃将军之官,主疏泄,通调气机,情志不遂,则肝郁气结。故肝郁脾虚、肝气郁滞是脂肪肝初期的主要病机,后期的痰浊、湿阻、瘀血等都可由肝郁脾虚、肝气郁滞引起,并导致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变化。

肝气郁滞:右胁胀满或疼痛,烦躁易怒,嗳气频作,情绪不佳时诸症加重,苔薄,脉弦。治宜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肝郁脾虚:胁肋胀痛,胸闷腹胀,倦怠乏力,四肢酸困,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治宜疏肝健脾。方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轻度脂肪肝

轻度脂肪肝症状多局限而轻微,转氨酶可正常或异常,基本病理改变主要是肝细胞脂肪变性,表现为肝细胞质内出现中性脂肪滴——甘油三酯,肝细胞损害除了脂肪变性外还可以伴有气球样变等[2].此期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生痰浊;或气机郁滞,水湿不化,聚而成痰,日久化热。故常见痰湿内阻、湿热痰浊两型。

痰湿内阻:胸闷胁胀,隐痛不适,口淡不渴,神疲乏力,腹胀纳差,恶心,大便稀溏,头蒙不清,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濡缓。治宜健脾化湿、理气止痛。方用补中益气汤化裁。

湿热痰浊:右胁胀满不适或胀痛,胸闷腹胀,身热困倦,口干口苦口黏,尿赤便秘,肢体困重,脘闷纳呆。舌质红,苔白腻或厚黄腻,脉弦滑数。治宜清热利湿、疏肝化痰。方用龙胆泻肝汤化裁。

中度脂肪肝

早期脂肪肝未得到重视和治疗,将向脂肪性肝炎发展。肝中含有大量脂滴,肝细胞破裂后,外溢的脂滴可致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而发生炎症反应,主要发生于肝小叶内。气球样变的肝细胞,特别是伴有较多Mollory小体的肝细胞也可发生坏死,引起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3].持续或反复的肝实质炎症,坏死可导致机体发生修复反应,胶原纤维沉积而发生肝纤维化[4],并且全身症状较明显,血脂、转氨酶异常。此期痰之既成,气滞血瘀日久,痰瘀互为因果,互相转化,最终由痰瘀互结致病。常见气滞血瘀和痰瘀互结两种证型。

气滞血瘀:右胁刺痛,痛有定处,入夜尤甚,舌质紫黯,有瘀点瘀斑,脉沉涩。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方用旋覆花汤加减。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