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2)
3.2.1 避免术肢受压 术后术肢静脉回流受阻,因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嘱抬高术肢使其超过心脏位置5em,以利静脉回流。告知患者在睡觉时不能压迫术侧的肢体,行走时用宽布条将上肢悬挂,以起到支持作用,术侧限制活动,穿宽松的衣服,不提重物,受力不超过1kg.换药时敷料包扎要适宜,以不压迫瘘口为标准。禁止在内瘘术侧肢体测血压、采血或输液,内瘘处要避免受压、摩擦、碰撞,不戴手表、手镯等饰物,不要向术侧侧卧,避免长时间低血压和输入高渗性溶液,术后7~10d拆线等。指导患者加强术侧肢体锻炼,适当运动内瘘侧手及手臂,以促进静脉回流。
3.2.2 保持术侧肢体的温度 寒冷对血管刺激较大,可引起血管痉挛,血液循环不畅。而且造瘘后肢体血流发生改变,患者可能出现末梢血管充盈不足、肢端血液回流障碍、影响内瘘的成熟。术后室温保持在20℃~25~C.休息时在术侧手臂盖上薄被,避免受压。
3.2.3 定期观察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 血管杂音和内瘘静脉端血管震颤是内瘘通畅的标志,如触电感觉、捻发音等。护士术后应严格检查,每班都要查看内瘘的情况,随时观察,发现敷料有渗血渗液情况时,及时处理。护士指导患者正确保护内瘘及判断内瘘是否通畅,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处理。注意观察手指有无发冷、麻木、苍白、疼痛等缺血表现,有无胸闷、心悸、心率、心律、呼吸是否改变。防止造瘘口感染,保持术口及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每天换药1次,如术口有渗出液,应及时更换敷料。
3.2.4 进行内瘘早期功能锻炼 一般于术后1~2周在伤口无渗血、无感染、愈合良好的情况下,于术侧进行握拳动作或挤压握力球。功能训练时注意动作轻柔,握拳力度由小至大逐渐增加强度,时间不要过长。使用内瘘应避开高危期即术后1~6周,最好是在术后6~8周,内瘘手术尽可能在进入透析期前3个月进行。国外一项研究表明,至少应于透析前4个月建立血管通路。
3.2.5 感染的观察和护理 保持术侧肢体卫生、干燥。内瘘术后严格加强吻合口的护理,术后当天不宜接触水,以防污染吻合口。按时换药,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渗液及时更换敷料。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通知医生,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提高机体抵抗力。本组1例患者发生内瘘感染,表现为发热,体温38.2~C,内瘘区域皮肤发红、发热,瘘管流脓。该患者为糖尿病病人,皮肤抵抗力低,术后未遵医嘱保护伤口,后经静脉抗生素治疗后,局部症状消失,感染控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瘘管通畅。
3.2.6出院指导每日做治疗时给予患者健康指导,强化其保护内瘘的意识,指导其自我护理方法。嘱患者经常触摸内瘘,如发现内瘘杂音改变、搏动减弱,或局部血管曲张、结节形成等,均提示有内瘘狭窄和堵塞的可能,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一般自体动静脉内瘘可用4年左右,人造血管移植可使用2~3年。嘱患者定期复查瘘口情况,避免重体力劳动和搬动重物。术后电话回访患者及家属对内瘘术的使用效果满意情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小结
动静脉内瘘是患者维持血透的长期血管通道,术前行头静脉和桡动脉的血管彩超,检查血流量及血管管径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静脉管径是影响内瘘预后的主要原因。规范的术前及术后护理与内瘘的成熟密切相关,但目前对于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的护理,没有统一的护理常规。我院从患者人院起对患者,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早期干预护理、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增强了患者自我保护、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形成主动护理和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我科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对动静脉内瘘术进行护理干预后,通过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前臂端动脉直径≥2.0mm、静脉端直径>12.5mlTl,达到手术指标,可尽早行动静脉成形术,有效地缩短了内瘘的成熟时间,降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降低了成本和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