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中医外科重点知识点整理汇总(2)

http://www.ykbg.net/ 来源:原创 2015-03-12 02:53
逆症:阳症疮疡初起疮顶平塌,根脚散漫,不痛不热;脓成疮顶软馅,肿硬紫暗,不脓不腐;溃后皮烂肉坚无脓,时流脓水,肿痛不减;收口期脓稀淋漓,

逆症:阳症疮疡初起疮顶平塌,根脚散漫,不痛不热;脓成疮顶软馅,肿硬紫暗,不脓不腐;溃后皮烂肉坚无脓,时流脓水,肿痛不减;收口期脓稀淋漓,新肉不生,色败臭秽,疮口难敛。

失荣:发于颈部及耳之前后的岩肿,晚期气血亏乏,面容憔悴,形体消瘦,状如树木枝叶发枯,失去荣华。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和原发性恶性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属古代外科四大绝症之一。

第三章: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1:发病机理:⑴气血凝滞:气血生化不及或运行障碍而致其功能失常⑵气血盛衰和外科疾病的发生与否、预后和治疗有着密切的联系。

2:病因特点:

⑴外科疾病的发生,尤以“热毒”、“火毒”最为常见。   `

⑵三步求因。

⑶特殊之毒:虫毒、蛇毒、疯犬毒、药毒、食物毒、疫毒。

特点:

1:发病迅速

2:有传染性

3:局部辩证

⑴:肿性:风肿:游走不定 气肿:随喜怒消长 痰肿:软如绵、硬如馒

⑵:痛因:寒痛:得温痛缓 风痛:痛无定处、走注甚速 化脓痛:如鸡啄,按之中软应指

⑶:肿疡作痒:可能病情更为严重、可能病变有消散之趋势。 阳症脓:浓稠厚,色泽鲜明,略带腥味⑷:辩脓:确认方法:按触法(表浅)/透光法、点压法(患趾)/穿刺法(深、腔小)/B超(定位)

4:阴阳辩证: 阳症 阴症发病缓急: 急性发作 慢性发作皮肤颜色: 红赤 苍白、紫暗、肤色不变皮肤温度: 掀热 凉或不热肿胀形势: 高肿突起 平塌下陷肿胀范围: 根盘收束 根盘散漫肿块硬度: 软硬适度 坚硬如石、柔软如棉疼痛感觉: 疼痛剧烈、拒按 疼痛和缓、隐痛、不痛、酸麻病位深浅: 皮肤、肌肉 血脉、筋骨脓液质量: 脓质稠厚 脓质稀薄溃疡形色: 肉芽红活润泽 肉芽苍白紫暗病程长短: 短 长全身症状: 初期常伴形寒发热、口渴、纳呆 初期无明显症状,伴虚寒症状,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渐消 酿脓时虚热,溃后虚像更甚舌苔脉象: 舌红苔黄脉有余 舌淡苔少脉不足预后顺逆: 易消易溃易敛,顺 难消难溃难敛,逆第五章:中医外科疾病治法1:内治法 ⑴:消法: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不使邪毒结聚成浓,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适用于尚未成浓的初期肿疡和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以及各种皮肤疾病。分为:解表、通里、清热、温通、祛痰、理湿、行气、和营。

⑵:托法: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法则。适用于外疡中后期肿疡形症已成,即成脓期,或溃疡初期。分为:补托、透托。

⑶:补法:用补养的药物恢复其正气,助养其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的治疗法则。适用于溃疡后期、虚症。分为:补益、调胃。

具体应用:解表、通里、清热、温通、祛痰、理湿、行气、和营、内托、补益、调胃。

A:清热法:用寒凉的药。使内蕴热毒得以清解: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热毒之症,局部红肿热痛,伴发热烦燥、口咽干燥、舌红苔黄脉数 清气分热(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清血分热(犀角地黄汤、清营汤)养阴清热(知柏地黄丸)清骨蒸潮热(清骨散)

B:内托法:用补益和透脓的药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使疮疡毒邪移深居浅,早日液化成脓,或时病灶趋于局限化,使邪盛者不致脓毒旁窜深溃,正虚者不致毒邪内陷,从而达到脓出毒泄,肿痛消退的目的。邪盛正实:透托(透脓散)邪盛正衰:益气托毒(托里消毒散)温阳托毒(神功内托散、薏苡附子败酱散)阴虚托毒(竹叶黄芪汤)

C:调胃法:用调理胃气的药物使纳谷旺盛从而促进气血生化的治法。理脾和胃(异功散)和胃化浊(二陈汤)清养胃阴(益胃汤):适用于胃阴不足,定疮走黄,有头疽内陷,口干少津而不喜饮,胃纳不香,或伴口糜,舌光红,脉细数。

2:外治法

A: 膏药:富有粘性,敷贴患处固定患部,使患部减少活动,保护溃疡创面,避免外来刺激和毒邪感染。

适应症:一切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各个阶段。

用法:阳症:太乙膏(生肌)、千锤膏(提脓)阴症:阳和解凝膏/ 咬头膏(腐蚀)

B: 油膏:适应症:肿疡、溃疡、皮肤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以及肛门病。

用法:肿疡期:金黄膏(散结)玉露膏(清热解毒)冲和膏(半阴半阳)回阳玉龙膏(阴症) `

相关资讯
医考会员培训注册
医学教育网网上辅导保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