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水肿知识汇总-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指导
特发性水肿又称“水潴留性肥胖症”、“单纯性水钠潴留症”、“周期性浮肿”等,是因内分泌、血管、神经等诸多系统失调,而导致的一种水盐代谢紊乱综合征。本病多见于20~50岁生育期伴肥胖的妇女,以水肿与月经周期及体重增加密切相关为主要临床特征。本病预后良好。特发性水肿属中医的“水肿”范畴。
【病因病理】
特发性水肿的病因主要有情志内伤,肝失疏泄;或先天不足,肾气本虚(医考网搜集整理);或后天失调,伤及脾肾等,皆使水运失常,溢于肌肤而发水肿。
病理变化为肝、脾、肾损伤,功能失调。肝主疏泄,疏泄正常,则气机畅行,血液及水津正常运行。若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则血瘀水阻,水泛肌肤而浮肿。
脾主运化,若饮食不节,或后天失养,致脾失温运,则痰湿内阻,溢于肌肤而浮肿。肾为主水之官,若先天不足,或久病及肾,或房劳伤肾,加之经期冲任更需肾精充养,肾精随经血流失,肾阳随之受损,不能化气行水,水湿泛溢肌肤测经期浮肿加剧。此外,湿郁化热,湿热壅盛,郁于肌肤,亦见浮肿。
【诊断要点】
1.水肿与月经周期有关,一般经前期加重,常随体重增加而水肿加剧。
2.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水肿。
3.立卧位水试验有助于诊断。方法:嘱患者清晨空腹排尿后,于20分钟内饮水1000毫升,然后每小时排尿1次,连续4次,测量总尿量。第一天取卧位(不用枕头),第二天同法取立位(活动或工作)重复1次。结果:立位时尿量低于卧位尿量的50%以上。
【辩证分型】
1.脾肾阳虚症状:
经行面目浮肿,晨起头面肿甚,月经延迟,量少色淡,畏寒肢冷,小便短少,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脘门纳呆,腹胀便搪。舌淡、苔白、脉沉缓或沉弱。
征候分析:脾肾阳虚,精血不充,冲任失养,则月经退少色淡;经期血气流失,阳气更虚,无以温煦机体,则畏寒肢冷;无以温运水湿以化气行水,则经行面目浮肿,小便短少;夜晚阳气衰微,不能上达,则晨起头面肿甚;脾虚气滞,则神疲乏力,院腹闷胀,纳少便溏;肾虚则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缓或沉弱,均为脾肾阳虚之征。
2.气滞血瘀症状:
经前及经行时肢体肿胀,月经延期或痛经,精神抑郁,胸胁胀问或有刺痛。香黯红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证候分析: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和情志。郁怒伤肝,致肝气郁结,常见精神抑郁。胸肋胀闷;肝气不舒,冲任二脉失于畅通,则血瘀胞宫, 而见月经延期或痛经;气滞血瘀,血滞肝脉,则胸肋刺痛 ;水失畅达,滞留肌肤,则经前及行经时肢体肿胀;舌黯红或有瘀斑,脉弦或涩,均为气滞血瘀之症。
3.痰湿阻滞症状:
形体肥胖,水肿与经期关系不大,全身虚浮,嗜睡,周身困重,脘闷纳呆,小便短少。舌胖淡,苔白腻,脉缓。
证候分析:脾虚气弱,痰湿内积,则形体肥胖;水湿泛溢,与脾虚相关。故经常全身虚浮;湿阻气机,清阳不升,则嗜睡,周身困重;痰湿中阻,纳运失常,则脘门纳呆;痰湿滞下。则小便短少;舌胖淡,苔白腻,脉缓,均为脾虚湿盛之征。
4.湿热壅盛症状:
体胖而浮肿,伴烦热口渴。胸脘痞闷,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或有潮热汗出。舌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脾虚湿盛,滞留肌肤。故体胖而浮肿;湿郁化热,湿阻壅盛。阻于中焦,气体不利,则胸脘痞闷;湿热内蒸,伤及津液测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湿热内迫,则潮热汗出;舌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壅盛之征。
【分型治疗】
1 .脾肾两虚治则:温阳利水。
方药:芩桂术甘汤合真武汤加减。
附片9克桂枝9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干姜6克泽泻15克木香9克陈皮9克厚朴9克自芍15克随症加减: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者,加黄芩15克、党参12克、山药12克,以助益气健脾;月经迟少者,加当归9克、益母草15克、菟丝子15克,以养血调冲;头面肿甚者,加麻黄9克、赤小豆30克,以升阳发表,利水消肿。
2.气滞血瘀治则:行气活血利水消肿。
方药:血府逐瘀汤及五皮饮加减。
柴胡9克、当归9克、川芎9克、赤芍12克、枳壳9克、牛膝9克、益母草15克、桑白皮9克、茯苓皮15克、大腹皮9克、陈皮9克、香附9克随症加减:痛经或胸胁刺痛明显者,加川子9克、延胡索9克,以疏肝理气,化瘀止痛;经前肿甚者,还可加王不留行12克、泽兰12克,以活血利水。
3.痰湿阻滞治则:化痰祛湿,利水消肿。
方药:五苓散合二陈汤加减。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