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梗阻的发病机理生理变化
1.肠管局部发病机理和发病机理生理变化
各类肠梗阻发病机理变化不完全一致,轻重各异,主要有肠膨胀,梗阻部位越低,肠膨胀越明显。严重时肠绞窄坏死、穿孔。
急性单纯性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
①梗阻部位以上:肠蠕动增强,液体、气体积聚,肠管扩张、膨胀,可使管壁血运发生障碍,有血性渗出物。
②梗阻部位:绞窄、穿孔,并形成急性腹膜炎。
③梗阻部位以下:肠管空虚、瘪陷或仅存少量粪便。
真正理解:从暗红-出血点-紫黑的过程
·急性完全性肠梗阻时,肠壁变薄,肠管迅速膨胀,肠腔压力不断升高,使肠壁发生血运障碍。
最初:静脉回流受阻,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淤血,肠壁充血、水肿、增厚而呈现暗红色→组织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肠壁上出现出血点,有血性渗出液渗入肠腔和腹腔→继而动脉血运受阻,血栓形成,肠壁失去活力,变成紫黑色。→肠壁变薄,通透性增加,腹腔内出现有粪臭的渗出物。肠管缺血坏死而溃破穿孔。
·麻痹性肠梗阻:全肠管扩张。
·慢性肠梗阻:多为不完全性梗阻,肠壁可代偿性肥厚。腹部视诊:扩大的肠型和肠蠕动波。
·急性是变薄,为什么慢性变厚了呢?
·答:慢性梗阻发生后,梗阻部位上方肠蠕动长期增强,肠壁代偿性肥厚。
2.全身发病机理生理变化
(1)体液、电解质丢失和酸碱平衡紊乱:
·正常人消化道每日有8000ml分泌液,绝大部分被再吸收,仅100~200ml随粪便排出。肠梗阻后,
因不能进食,呕吐,液体及电解质大量丢失,高位(医考必过网搜集整理)肠梗阻为甚;
低位梗阻时,肠液不能被吸收而潴留肠腔内,等于丢失;
肠管过度膨胀,肠壁水肿,使血浆向肠壁、肠腔、腹腔渗出;
如肠绞窄存在更丢失大量血液;
·上述均导致不同程度血容量减少、浓缩、酸碱平衡失调,
·表现为脱水、休克、代谢性酸中毒或低氯低钾性碱中毒等。
重要:梗阻部位不同,电解质紊乱不同
十二指肠第一段梗阻:丢失大量氯离子和酸性胃液→碱中毒
一般小肠梗阻:
1.丢失碱性小肠液
2.缺氧情况下,酸性代谢物增多→酸中毒
(2)感染和中毒:
·梗阻以上的肠腔内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多种强烈的毒素。
·肠壁血运障碍时,细菌和毒素从肠内移位至腹腔,引起严重腹膜炎和感染、中毒等全身中毒症状。
(3)休克:
·体液丢失、电解质丢失、酸碱平衡紊乱、感染、中毒可引起休克。
·肠绞窄、坏死、穿孔和感染时,可致肾衰竭、呼吸循环衰(医考必过网搜集整理)竭死亡。
(4)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腹胀使腹压增高,导致:
① 膈肌上升,腹式呼吸减弱,影响肺内气体交换,影响呼吸功能
② 妨碍下腔静脉回流,致循环障碍。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