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同源论-中医基础知识
肝肾同源论-中医基础知识:
肝肾同源,是指肝血与肾精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转化的关系(医考网搜集整理),亦称为“精血同源”。肝肾同源的蕴意发源于《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肾藏精,肝藏血,冬藏于精,肾精充足,则春不病温,强调了肝肾之间的密切关系。
肝肾同源主要体现在精血互化。五行学说将脏腑与天干相配合,认为肝属乙木,肾属癸水,水能生木,肝肾相关,故称肝肾同源,又称为乙癸同源。肝肾共居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可化血,血能养精,肾精能滋养肝血,使肝血充盈,并能制约肝阳;肝血能滋养肾精,使肾精充足,维持肾中阴阳的协调平衡。即如《张氏医通》所说:“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发病机理上,精血病变常常相互影响,共同为病。若肾精不足,可致肝血亏虚;肝血不足,亦可导致肾精亏损,最终引起精血亏虚或肝肾阴虚,症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见男子遗精滑泄,女子经少经闭等。正如《圣济总录》所说:“肾藏精,肝藏血,人之精血充和,则肾肝充实,上荣耳目,故耳目听视不衰。若精血亏耗,二脏虚损,则神水不清,瞻视乏力,故令目暗。”
此外,肝肾阴阳互济是肝肾同源关系的另一表现。在五行上,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肾为肝之母,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骨髓生肝。”因此,肝肾之间的关系还表现在阴液相关。在生理上,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本,具有滋养肝阴、制约肝阳的作用。在发病机理上,肝肾之阴常常相互影响:若肾阴不足,可致肝阴不足,阴虚不能制约肝阳,而致肝阳上亢,又名“水不涵木”;若肝阴先亏,亦可影响及肾,导致肾阴不足,而致相火妄动。二者皆可见眩晕头痛,心烦失眠,梦遗失精等症。如肝火太盛,亦可下劫肾阴,导致肾阴亏虚。肾阳是一身阳气之本,肾阳亦可资助肝阳。由于临床上肝阳病变多见实证而少见虚证故一般不提肾阳对肝阳的资助。但当肝阳内虚,寒凝肝脉而出现寒疝腹痛之时,补肾阳而温肝阳以除其寒邪,也是常用之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