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学说之五类病因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5-12-24 20:31
病因学说之五类病因:《黄帝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
病因学说之五类病因:
《黄帝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把病因分为三类:“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宋代陈无择提出“三因学说”:外所因、内所因、不内外因。
近代则将病因分为五类:
外感病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疠气(国家医学考试网搜集整理)。
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逸失度。
继发病因:包括痰饮、瘀血、结石。
其他病因:包括外伤、寄生虫、胎传、诸毒、医过。
发病邪气与正气交战,决定发病及疾病的发展变化。又称为“正邪分争”。
“邪气”泛指各种主要病因分析,“正气”指人体的自我修复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病能力等。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依据,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体质、情志、地域、气候等,与发病有密切关系。
病机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传变的机理,又称“发病机理”。
基本病机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
内生五邪,包括:风气内动、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
病位传变,包括:表里出入、六经传变、三焦传变、卫气营血传变、脏腑传变等。
病性转化,包括: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等。
相关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