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学气的基本概念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气是一个非常复杂而重要的范畴。气的内涵确定起来有一定困难。但经多年的研究,对气的基本概念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即认为气是存在于宇宙中的运行不息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本体;气的自身的运动变化,推动着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气充塞于宇宙万物之间,与宇宙万物相互渗透,成为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使万物相互感应而构成一个整体。当代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认为,气“是最细微最流动的的物质,以气解释宇宙,即以最细微最流动的物质为一切之根本”:“要而言之,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谓气,是指占空间、能运动的客观存在”。
通过对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经典文献中有关气的概念的对比考察,可见气有多种涵义:
①气是指云气、风气或大气。这是气的最初涵义,如《说文》说:“气,云气也。”《庄子·知北游》说:“大块噫气,其名为风。”但需要指出,气与“气”不同:气为云气、风气,无形而运行不息;气为“气廪”之气,指精米,与“饩”义同。如《说文》说:“气,馈客刍米也,从米,气声。”这是天子待诸侯之礼,如《左传·桓公十年》说:“齐人来气诸侯。”
②气是指“六气”。《左传》以六气论气,如该书《昭公元年》说:“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
③气是指天地阴阳之气。气是自然存在于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如《国语·周语上》说:“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之乱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荀子·礼论》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④气是指冲气。冲气即阴阳冲和之气,是宇宙万物的生长发育之原。如《老子。四十二章》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⑤气是指浩然之气。《孟子》认为气是充塞于天地之间并受人的意志所支配的浩然之气。
⑥气是指精气。如上述的《易传》、《管子》等皆将气规定为精或精气。
⑦气是指阴阳五行之气。《白虎通》认为阴阳五行之气由宇宙中的“浑沌”一气所分,如该书《天地》说:“浑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然后剖判,清浊既分,精曜出布,庶物施生,精者为三光,号者为五行。”
⑧气是指元气。董仲舒、王充、何休等皆将气规定为元气。《春秋繁露·重政》说:(医考必过网搜集整理)“元者,为万物之本。”《公羊传解诂》说:“元者,气也。”
通过对气的各种涵义的分析,将气的基本内涵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气是存在于宇宙中的不断运动但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气存在于宇宙之中,运行不息,虽不具有形体、声音、状态等,但是客观的实在,是天地万物的共同构成基础。如《老子·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气由道生,无形而运行于天地之间,聚合而生万物,故《老子·四十章》又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庄子》认为气存在于宇宙之中,“通天下一气耳”,而人类也由此气聚合而成,如该书《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列子》则认为“有形者生于无形”,而气生于“太易”,无形无状,“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此气“轻清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列子·天瑞》)。
②气是宇宙的本原或本体。气作为中国古代哲学逻辑结构的最高范畴,是最高的本体,宇宙即气,宇宙万物皆由气构成;气作为宇宙万物生成的中间环节,由道或太极产生,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质料或元素。气是一个抽象的、一般的范畴。先秦和秦汉时期的道家提出了以“道”为宇宙本原的宇宙观,并创立了“道-气-物”和“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万物”的宇宙发生模式,将气作为“道”或“太易”化生宇宙万物的中间环节。《老子》、《庄子》、《管子》、《淮南子》等皆认为“道”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最初本原或本体。如《淮南子。泰族训》说:“夫道者,有形者皆生焉。”《列子·天瑞》则说:“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沌。”至两汉,元气说盛行。《春秋繁露》认为,“元者,始也”,“元者,为万物之本”,并产生于“天地之前”。《论衡》认为元气自然存在,产生天地万物和人的道德精神。该书《自然》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论死》说:“气之生人,犹水之为冰也。水凝为冰,气凝为人。”气为万物之本原,故称为“元气”。元气是构成宇宙万物和人类的形体与道德精神的唯一本原,其上没有“道”或“太易”等,因而是中国古代哲学逻辑结构的最高范畴,后世称为“元气-元论”或“气-元论”或“气本原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