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血液检验的分析前质量控制

http://www.ykbg.net/ 来源:原创 2015-01-25 18:53
血液检验的分析前质量控制:随着检验医学迅速发展,检测技术不断提高,项目不断增加,要求检验人员要不断学习

血液检验的分析前质量控制:

随着检验医学迅速发展,检测技术不断提高,项目不断增加,要求检验人员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同时也要求临床医生和护士了解检验技术的新发展,使得检验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在应用过程中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血液检验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主要过程的质量管理,而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现从以下及方面讨论分析前质量控制问题。

一、患者准备

血液标本采集前应向病人仔细交待注意事项,规范采集前患者的行为,主要包括生活起居、饮食状况、生理变化、病理变化以及用药治疗情况,这些因素对检验结果的质量至关重要。

1.1患者状态

一般采集分析应避免剧烈运动,需在安静状态下进行,如:做剧烈活动可使白细胞、血糖、心肌酶等测定值升高。

1.2饮食

多数试验要求在采血前禁食12小时,因为饮食中的不同成分可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如餐后血糖、尿素氮、甘油三脂等均可增高,高蛋白质餐可使尿素氮、血氨增加。

1.3药物

药物对检验的影响非常复杂,在采血前以暂停各种药物为宜,如不可停用,应了解药物可能产生的影响,特殊药物医生应在化验单上注明。

1.4时间

采集标本前应考虑到患者的生物钟规律和生理变化情况。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过程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如果标本采集不当,再好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力量都难以弥补采集标本时引入的误差和错误。主要包括:采血姿势、止血带的使用、采集与收集标本的容器、标本量以及抗凝剂的应用等等。

2.1采静脉血时,止血带结扎不宜超过2min,否则会使毛细血管内压增加、组织液逸出,使检查结果不可靠。

2.2采血针头不宜过细,抽血速度不能太快,以免造成标本溶血。

2.3凝血因子的检查特别要严格要求采血量,以免血量过多或混匀不够,造成标本微凝,影响检验结果。

3.4要特别注意采血不能在输液的同侧进行,更应杜绝在输液管内采血,因输液成分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并且会引起血液稀释。

2.5细菌标本培养应严格无菌操作,注意防止污染医`学。

2.6标本采集前,必须在试管上或容器上贴上检验单号码,住院患者的床号、姓名应当场核对无误。

三、标本的运输和储存

采血完成后,应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尽快送检。有些项目要注明采集时间,如血气。检验人员接受标本时,应注意三查四对,标本有无溶血、凝块等,及时分离血清或血浆,标本若不能及时检测或需保留以备复查时,一般应放于4℃冰箱,标本存放时需加塞,需特殊保存的标本应采取相应措施。

四、讨论

血液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先决条件,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影响。但分析前质量控制并非检验人员单方面所能控制,需要医生、护士、患者之间相互配合,需要医院职能部门的重视、参与、协调,需要临床的支持和理解。检验人员在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中起主要作用,医师、护士、患者在分析前质量控制中扮演主要角色。因此,医师、护士、患者应充分了解上述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尽量避免影响因素的出现。检验人员应坚持原则、坚持标准、严格把关,确保得到一个准确、真实、有价值的检验结果。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