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脱垂症-中医执业医师辅导
为了帮助即将参加2014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顺利复习,医学教育|网搜集了相关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详细解释】
胃黏膜脱垂症是由于异常松弛的胃窦部黏膜,逆行突入食管或向前通过幽门管脱入十二指肠球部所致。轻者可无症状,或仅有腹胀、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胃黏膜脱入幽门而不能立即复位者,可有中上腹隐痛、烧灼痛甚至绞痛,并可向后背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等症状。症状的出现常与患者体位有关。如右侧卧位时容易发生,左侧卧位时则较少,甚至不发生。也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胃及十二指肠炎症有关,胃黏膜恶性细胞浸润也可发生本病。多见于30~60岁男性。胃黏膜脱垂症属中医的“胃脘痛”、“呕吐”、“下血”等范畴。
【病因发发病机制理】
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脾、胃、肝等脏腑有关。或由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或由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胃失和降;或由脾气虚弱,不能统血,血溢脉外;也可由气虚气滞日久,血行不畅,阻于胃络均可导致本病(医考必过网搜集整理)。
【诊断要点】
1.轻症仅有腹胀、暧气、泛酸等;严重者可有不规则上腹隐痛、烧灼痛或绞痛,右侧卧位时疼痛加剧,左侧卧位时减轻,进食或碱性药物不能缓解疼痛。
2.幽门梗阻症状为恶心、呕吐等。
3.上消化道出血症状,部分病人可有黑便。
4.严重脱垂者有上腹部有压痛,偶在上腹部可扪及柔软肿块。
5.X线胃肠钡餐检查有肯定诊断价值。
6.胃镜检查时可见,当胃窦部收缩时,胃黏膜随蠕动经幽门进入十二指肠,舒张时,脱垂的胃窦部黏膜可自幽门以下回复至胃腔。
【辩证分型】
1.肝气郁结症状:脘腹胀痛,食后尤甚,暖气则舒,右侧卧位时疼痛加重。两胁胀满,不思饮食,泛酸。恶心,呕吐。舌苔薄腻,脉弦。
证候分析: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横逆犯胃可见院腹胀痛,食后尤甚,暧气则舒,两胁胀满;胃失和降则不思饮食,泛酸,恶心,呕吐;舌苔薄腻,脉弦为肝胃不和之象。
2.脾胃虚弱症状:上腹部剧烈疼痛,持续性不解,胃脘部饱胀感,食物下行受阻,嗳气,呕吐,吐后痛减,胃中有振水音,乏力肢软,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弱。
证候分析:脾胃气虚,升降失常,中焦气机不畅,故有上腹部剧烈疼痛,持续性不解,胃脘部饱胀感,食物下行受阻;胃失和降,故嗳气,呕吐,吐后痛减;脾虚痰湿内生,则有胃中有振水音;脾气虚弱,则有乏力肢软,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弱均为脾胃虚弱、痰湿内阻之象。
3.气虚血瘀症状:胃脘或上腹部刺痛、钝痛,眩晕心悸,乏力自汗,面色萎黄,可有呕血、便血。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脉细涩。
证候分析:脾气虚弱,推动乏力,瘀血内阻,不通则痛,故见胃脘或上腹部刺痛、钝痛;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则可见眩晕心悸,乏力自汗,面色萎黄;脾气虚弱,血失于统摄,可有呕血、便血;血瘀则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脉细涩。
【分型治疗】
1.肝气郁结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金铃子散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川子9克延胡索9克柴胡6克枳壳15克香附9克郁金9克白芍9克川芎6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呕吐者,加姜竹茹9克,以降逆止呕;泛酸者,加锻瓦楞30克,以制酸;纳少者,加谷芽、麦芽各15克、神曲9克,以消食。
2.脾胃虚弱治则:益气升提,和胃降逆。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旋覆代储汤加减。
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9克升麻6克柴胡6克旋覆花12克代赭石30克姜半夏9克姜竹茹9克甘草6克。
随症加减:腹胀甚者,加枳壳12克、川子9克、延胡索9克,以加强理气功效;泛酸者,加煅瓦楞15克、乌贼骨15克,以制酸。
3.气虚血瘀治则:益气健脾,化瘀和胃(医考必过网搜集整理)。
方药:膈下逐瘀汤合四君子汤加减。
当归9克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9克川芎6克五灵脂9克(包煎)延胡索9克乌药9克香附12克枳壳6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呕血黑便甚者,可用参三七粉3克、花蕊石15克,以止血;血虚者,加黄芪15克、当归9克、生地、熟地各9克,以益气养血。
【中成药】
1.补中益气丸每次4.5克,每日2次。
2.云南白药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
【简便方】黄芪、丹参各30克,党参、升麻、柴胡各10克,水煎常服。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选足三里、中脘、关元、天枢、气海。
脾俞、胃俞等穴,可用灸法。
食疗:
(1)肥大雄鸡1只,膛内塞入生黄芪3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缝肚,入砂锅,加清水,文武火炖极烂。空腹饮场食肉,分日食尽。
(2)乌雄鸡肝1具(切片)、生姜1片(切末)、粳米50克,熬粥至稠熟,空腹饮用,每日1次。
(3)猪后蹄工只、人参15克、黄芪15克、葱姜适量,加清水入砂锅,文武火炖烂食用。
胃黏膜脱垂引起幽门嵌顿或并发消化道大量出血时,常须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注意事项】
1.患者睡觉时应左侧卧位,避免一切精神紧张。
2.少食多餐;戒烟酒;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3.本病预后尚佳。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