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虫病-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2)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5-12-13 16:06
成虫扁平肥大,生活时呈肉红色,形似鲜姜之切片故得名,虫体长20~75mm,宽8~20mm,厚约2~3mm,为寄生于人体的最大吸虫,成虫有口,腹吸盘各一个,成

成虫扁平肥大,生活时呈肉红色,形似鲜姜之切片故得名,虫体长20~75mm,宽8~20mm,厚约2~3mm,为寄生于人体的最大吸虫,成虫有口,腹吸盘各一个,成虫雌雄同体,子宫中充满大量虫卵,虫卵呈椭圆形,淡黄色,大小为(130~140)μm×(80~85)μm,是人体中最大的蠕虫卵,卵壳薄而均匀,一端具有不十分明显的卵盖,近卵盖端有一尚未分裂的卵细胞,周围有20~40个卵黄细胞。

2、生活史

成虫吸附在终宿主人或猪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上,同体受精或异体受精后,受精卵随粪便排出体外,每条成虫可产卵15000~20000个/天,虫卵随粪便入水,当温度适宜时,卵内细胞分裂发育为成熟毛蚴,受光线照射毛蚴从虫卵孵出,进入中间宿主扁卷螺后,经发育为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尾蚴从螺体不断逸出,吸附在周围水生植物表面,形成囊蚴,囊蚴在潮湿情况下生命力较强,但对干燥及高湿抵抗力较弱,当中宿主吞食囊蚴后,在小肠经肠液作用囊壁破裂,尾蚴逸出,吸附在小肠黏膜上吸取肠腔内营养物质,经1~3个月即可发育成成虫,成虫在人体内寿命为4~4.5年,在猪体内约为1年。

丝虫病的病因与临床表现及体征的识别

丝虫病是指丝虫寄生在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浆膜腔所致的寄生虫病。我国只有班克鲁夫丝虫(班氏)和马来布鲁丝虫(马来丝虫)。本病由吸血昆虫传播。丝虫病的症状体征因丝虫寄生部位不同而异。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诊断主要靠在血液或皮肤组织内检出微丝蚴。预防方法为消灭传染媒介,加强个人防护,治疗患者及感染者,全民服药以消灭传染源。

病因

丝虫属线虫纲,丝虫目,盖头虫科。体细长如丝。丝虫病流行于亚洲、非洲及大洋洲,在中国仅见班氏丝虫病及马来丝虫病。我国流行区为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传染源为血中含微丝蚴的早期患者及无症状的带虫者(微丝蚴血症者)。传播媒介为4属30余种蚊如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人是惟一的终寄主,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及体征的识别

一、急性丝虫病

1、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丹毒样皮炎等淋巴管炎的特征为逆行性,发作时可见皮下一条红线离心性地发展,俗称“流火”或“红线”。上下肢均可发生,但以下肢为多见。当炎症波及皮肤浅表微细淋巴管时,局部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肿,表面光亮,有压痛及灼热感,即为丹毒样皮炎,病变部位多见于小腿中下部。

2、精索炎、附睾炎或睾丸炎在班氏丝虫,如果成虫寄生于阴囊内淋巴管中,可引丝虫病起精索炎、附睾炎或睾丸炎。

3、丝虫热周期性打寒战,高热,持续2天至1周消退。医'学教育网|整理部分患者仅低热但无寒战,在屡次发作后,局部症状才渐渐显露。

二、慢性丝虫病

慢性期阻塞性病变由于阻塞部位不同,患者产生的临床表现及体征的识别也因之而异:包括淋巴水肿和象皮肿、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等。

除上述病变外,女性乳房的丝虫结节在流行区并不少见。此外,丝虫还偶可引起眼部丝虫病,脾、胸、背、颈、臂等部位的丝虫性肉芽肿,丝虫性心包炎、乳糜胸腔积液,乳糜血痰,以及骨髓内微丝蚴症等。

三、隐性丝虫病

临床表现及体征的识别为夜间发作性哮喘或咳嗽,伴疲乏和低热。

绦虫病的病因与诊断

绦虫病是由猪绦虫或牛绦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古代医籍将绦虫称为白虫或寸白虫。绦虫病在我国分布较广。饮食习惯是决定肠绦虫病多寡及其种类不同的关键因素,喜食生肉的地区感染率高。

中医对绦虫的形态、感染途径很早即有明确的认识,并寻找到效果良好的治疗药物。在感染途径方面,早在《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篇即指出:“食生肉,饱饮乳,变成白虫。”《诸病源候论·寸白虫候》说:“以桑枝贯牛肉炙食”哙引起本病。而对于绦虫形态的描述,《诸病源候论·寸白虫候》说:“寸白者,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寸而色白,形小扁”,仇虫候》说:“白虫相生,子孙转大,长至四五尺”。在治疗上,早在《千金要方·九虫》里,就采用槟榔、石榴根皮等有效的药物治疗绦虫病。

病因病机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