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的关系,通常概括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前者是指气对血的作用,后者是指血对气的作用而言,总之就是互根互用的关系。
1.气能生血
气生血有两方面:一从血液的组成来看,营气是血液的主要成分,即营气能化生血液。二从血液的生成过程来看,其生成依赖于某些脏腑的气化作用,如饮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水谷精微转化为营气和肾精,营气、津液、肾精转化为赤色的血液,其中每一步转化过程都离不开气化作用,而这些气化作用,又都是通过脾、胃、肾、心等脏腑功能活动所表现出来。
2.气能行血
血液的运行,依赖于气的推动作用,所以说气能行血。联系内脏之气来说,心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肺气能辅心行血,并宣发布散至全身;肝气疏泄,能调控血液的运行。由此可见,血液是在心、肺、肝三脏之气协同作用下,运行不息,输布至全身的。
3.气能摄血
摄血,是气固摄作用的具体体现,血在脉中运行而不逸出脉外,主要依赖于气的固摄作用。统领固摄血液之气,主要是指脾气,故称“脾统血”。如果气虚而固摄作用减弱,可以导致多种出血病证,则称为“气不摄血”。
4.血为气母
包括血能养气和血能载气两方面。血能养气,指气的充盛及其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血液的濡养。血能载气,是指气盛载于血中,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并依赖血液之运载而循行于全身,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与津液之间关系,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
1.气能生津
指气是津液生成的动力,津液的生成主要依赖于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脾胃等脏腑之气充盛,则化生津液功能增强,人体津液充足而旺盛。
2.气能行津
指气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输布运行的动力,津液的输布、排泄等代谢活动均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和升降出入运动。
3.气能摄津
指气的固摄作用可以防止体内津液无故地大量流失。气通过对津液的有效控制,从而能维持其体内津液量的相对恒定。
4.津能生气
指津液在其输布过程中,受到脏腑阳气的蒸腾温化,可以化生为气,输布于脏腑组织和形体官窍,促进正常的生理活动。
5.津能载气
津液亦是气运行的载体之一。在血脉之外,气的运行须依附于津液而达于周身。故津液输布代谢正常,则气机调畅,称之为津行则气行。《金匮要略心典》说:“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即是此意。
(三)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精、血、津三者均为液态物质,在生理上精血津液之间存在着相互化生、相互补充的关系。主要体现于“精血同源”和“津血同源”方面。所谓“同源”,即指精血或津血均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和充养,两者之问均有相互资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四)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精、气、神三者可分而不可离,称为人身“三宝”。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主要体现于气能生精摄精、精能化气、精气化神,以及神能驭精等方面。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