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慢性气道阻塞。最常见的原因是弥漫性外周(小)气道病变所致。极少数因局限性中心(大)气道阻塞所致。临床上以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属于中医学“咳嗽”、“痰饮”、“喘证”的范畴。近年来由于吸烟人群的不断增多以及大气污染等问题的日趋恶化,世界范围内的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都在逐年升高,有关文献记载,本病的患病率为3.82%,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递增,50岁以上患病率高达15%或更多。本病若不进行及时的诊断、治疗及临床干预,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甚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最终导致死亡。因此,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控制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发展,减少并发症均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中医学虽无“支气管炎”的描述,但医圣张仲景早在数千年前的《伤寒杂病论》中就已经提出了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止咳名方。现代医家借助科学研究的方法,客观分析了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有利于提高中医对于本病的理论认识水平及临床疗效。我们对近15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做综述如下(医学网搜集整理)。
病因病机《素问·宣明五气篇》日:“五气所病……肺为咳”。肺为五脏之华盖,其位最高,外合皮毛;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其气以降为顺,肺又为清肃之脏,司呼吸,开窍于鼻,为气机升降出入之通道。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邪均可令肺咳。正如《素问·咳论篇》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自古医家认为,五行相生相克,互为根用。肺气亏虚,子盗母气,病及脾脏,而致脾虚;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湿浊内伏,常责之脾运失健,而脾运失健,则抗御湿邪的功能减低,湿聚为痰,痰为有形之邪,其性黏滞,痰伏于肺,加之外感寒热而引动痰邪,壅阻肺气而致病。肺为肾母,母病及子,咳喘久而不愈,必下损及肾,肾为气根,肾失摄纳,加之肾气不化则饮邪上逆,故可见喘促气短。正如《素问·咳论篇》日:“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现代医家认为,无论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期或缓解期都是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杨牧祥提出,该病的病因病机特点为“久、虚、滞”,而“血瘀”为其必然的病理结果。
治则治法关于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可谓是百家争鸣。黄氏认为,老年支气管炎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症状长期反复发作,感受外邪日久不愈,邪气留于肺中,耗散肺气。且咳痰、咳血日久,伤及肺阴,成为气阴两虚之证,故治疗上以“益气养阴”为法。而郑氏认为,本病应归属“哮证”、“喘证”范畴。内为素有伏痰,复外感外邪,痰气交阻、肺失宣发肃降。发作期治疗应从“冷、热、痰阻”辨证论治,缓解期则应培补正气。
临床治疗l验方研究梁敬坤运用小青龙汤加减,药用五味子10g,桂枝10g,白芍10g,干姜10g,细辛3g,姜半夏18g,炙麻黄10g,炙甘草10g,治疗慢性支气管炎63例,并与西药林可霉素+复方甘草合剂组对照,结果,治疗3d后,治疗组有效率60.3%。对照组有效率42.9%。治疗7d后,治疗组有效率95.2%。对照组7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彭青鹤等以克咳2号辨证加减,处方:炙麻黄3-6g,生石膏30—60g,苦杏仁6-9g,胆南星10g,鱼腥草30g,黄芩、前胡各12g,葶苈子(包煎)、紫苏子(包煎)各9g,甘草6g,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型)193例,并设100例西医常规对照组,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7.4%,对照组为67.0%,2组临床控制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克咳2号治疗慢支强于常规西药组。张聪广以射干麻黄汤加减,处方:射干12g,麻黄15g,紫菀15g,款冬花15g,法半夏12g,五味子10g,大枣20g,细辛5g,生姜lOg,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痰湿阻肺)138例,结果,治愈67例,显效39例,有效11例,无效2l例。有效率达84.8%,表明,射干麻黄汤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疗效。杨小清运用自拟止咳宁喘方治疗48例慢性支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药用陈皮、半夏、枳壳、茯苓、竹茹、杏仁、前胡、桔梗、浙贝母、莱菔子、白芥子、甘草等,并设柠蒎肠溶软胶囊对照组48例,治疗期间禁用抗感染药物及其他止咳化痰平喘药,连续观察1周,发现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有效率81.2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黄兆迁运用定喘汤加味(麻黄10g,净白果10g,紫苏子6g,款冬花9g,苦杏仁5g,桑白皮10g,黄芩6g,煮半夏10g,甘草3g)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8例,结果,治愈23例,有效25例,无效10例,有效率83%。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 |
医考必过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08001560号
Copyright © 2005-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