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必过

中医与病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辅导精华

http://www.ykbg.net/ 来源:医考必过网 2016-02-07 07:16
中医与病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辅导精华: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疾病是机体在外界和体内某些致病

中医与病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辅导精华:

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疾病是机体在外界和体内某些主要病因分析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病因及其造成的损伤产生抗损伤反应,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代谢紊乱,脏腑经络组织功能失常或形态结构上发生发病机理改变,病人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异常,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和生命质量降低。病机则是从整体上和动态中对患病机体所呈现的发病机理状态和发病机理变化的高度概括,它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转归的本质特点和基本规律,因而也是人们认识疾病证候的临床表现及体征的识别并进行诊断辨证、预防治疗的内在根据和理论指导医学|教育网校整理。病机学,是指以中医学的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学等为理论基础,研究和阐明疾病发生、发展与演变的基本规律的基础学科,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病机之名,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和“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先秦两汉时期,病机学已经基本形成,其中《黄帝内经》奠定了病机理论的基础,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精辟地阐述了外感伤寒病证六经病机变化与其传变、转归规律,并对脏腑、经络、气血、痰饮等病机有所发展,凸现了病机学与临床应用的结合。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作为中医学最早的病因病机学专著,对病邪入侵的途径、发病条件及病机过程和转归,都有较为深入的论述。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总结出小儿脏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机特点,对儿科病机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金元四大家对中医病机学说的发展各有建树,如刘完素提出“六气皆从火化”及“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的论点,阐发和充实了实火病机;张从正认为病由邪生,强调治病以驱邪为首务,邪去则元气自复,从一个侧面阐明了邪与正的辩证关系;李杲提出“阴火”概念,认为“火与元气不两立”,进而论述了内伤与阴火的病机;朱震亨提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发挥了阴虚相火病机,并对“六郁”病机有创见性的阐释。明代赵献可《医贯》、张介宾《景岳全书》重视命门水火与肾阴、肾阳的关系,《理虚元鉴》提出虚证病机本于肺、脾、肾之论点等,对脏腑病机的阐发均有独到之处。明末吴又可《瘟疫论》对瘟疫病机的阐发,清代叶桂《外感温热篇》阐发温热病卫、气、营、血病机变化及其传变规律,吴塘《温病条辨》论证温热病三焦传变机理,薛雪《湿热病篇》论述湿热为病之病机变化等,使外感热病的病机理论日臻完备。此外,王清任《医林改错》对血瘀病机的发挥及气虚可致血瘀的论述,亦属新的创见。唐宗海《血证论》从阴阳气血水火立论,侧重出血病机的阐述,发展了气血病机理论。

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发展历程 - 网站地图